豐田高管“挑錯”雷軍PPT,輪軸比爭議背後是營銷話術之戰

近日一汽豐田高管趙東在微博公開指出,小米汽車在宣傳中對“輪軸比”的計算存在問題,甚至連豐田bz5的數據也算錯。趙東直言,雷軍PPT中所謂的“輪軸比”更像是“輪間比”或“輪距比”,而非汽車行業通用的輪軸比算法。此舉引發了車圈對於營銷數據準確性的討論。

1.輪軸比的概念被“玩壞”在汽車設計中,輪軸比是指車輪直徑與前後軸距的比值,用於衡量車身比例與設計美感。然而,從趙東的解釋來看,小米的宣傳方式似乎是用“前後輪之間能放下幾個輪胎”來計算,這種算法直觀易懂,卻與嚴格意義上的輪軸比不同。結果是,小米在PPT中宣稱的“3倍”數字與專業算法下的結果不一致。

2.錯誤還是話術?這究竟是技術性錯誤,還是有意簡化的營銷表達?在小米YU7發佈以來,幾乎沒有汽車媒體或行業大V提出質疑,直到豐田高管的“善意提醒”才讓這一細節浮出水面。這說明,行業在信息解讀上往往容易被營銷話術帶節奏,而專業性較強的參數,很少有消費者會深入覈實。

3.汽車營銷數據戰的冰山一角汽車營銷競爭早已不止於硬件配置與價格,數據表達方式本身就是戰場。比如加速時間、續航里程、能耗表現等,都可能通過測試條件與算法的調整,在PPT上呈現更“好看”的數字。此次“輪軸比事件”雖然是個細節,卻映射出行業在技術透明度與數據嚴謹性上的差距。

4.傳統車企與新勢力的文化碰撞趙東的發聲沒有采取法律行動或激烈對抗,而是以調侃和專業解讀的方式“點破”,這既保留了輿論溫度,也體現了傳統車企與新勢力之間的文化差異——一個強調術語嚴謹,一個重視傳播效果。隨着新勢力品牌不斷涌現,這種基於數據表述的交鋒或許會越來越多。

5.推進數據標準化,減少“話術之爭”行業應當推動汽車參數的統一標準化,包括明確“輪軸比”、“輪距比”、“續航里程”等專業術語的權威定義與測試方法,並形成跨品牌可比的公開數據。這樣不僅能防止因表述不同而引發的誤導,也能讓消費者在對比不同車型時獲得真實、可驗證的參考信息。對於廠商而言,透明化和標準化會削弱營銷噱頭,但長期看有助於建立信任與品牌公信力。

“輪軸比”爭議不是技術核心問題,但它揭示了一個事實:在新能源汽車的營銷大戰中,如何平衡數據的專業性與傳播的易懂性,已經成爲品牌競爭的重要課題。對於消費者來說,理解這些數據背後的計算邏輯,比單純看PPT數字更重要。行業也需要建立更統一、更透明的參數標準,讓營銷不再依賴“易懂但不嚴謹”的話術來取勝。(圖片來源自易車社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