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慶縣小灣鎮:污水整治構建文明風尚

走進臨滄市鳳慶縣小灣鎮箐中村箐中自然村,污水處理場面非常熱鬧,鐵鍬翻飛,鋤頭起落,幾個村民正在給自家的污水處理“小三格”砌牆、封水泥,幹得熱火朝天。

近年來,小灣鎮以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爲引領,將“兩污”治理作爲提升農村人居環境、改善羣衆生活質量的重要突破口,着力打造“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美麗家園。結合各村實際情況,綜合考慮人居條件、聚居程度、地理地貌等因素,按照“因地制宜、分類實施”的原則,紮實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體系,構建文明鄉風。

該鎮堅持“政府統籌、羣衆參與、建管並用、長效運行”原則,積極向上爭取項目投資,2025年宜居宜業和美鄉村項目在梅竹村、春光村、箐中村、華峰村、桂花村順利實施。根據農戶污水排放實際,通過一戶一策、一村一方案,因地制宜架好管道,做到合理規劃、雨污分離、殘渣過濾、集中收集,村級組織召開戶長會、村民座談會、挨家挨戶上門溝通等方式,動員全村居民形成共識,整治污水亂流陋習,以項目水泥爲助力,農戶自願投資投工投勞修建污水處理設施。同時,堅持“降成本”與“提效能”兩手抓,通過修建“大三格、小三格”、排污管道,以及修繕氧化塘、排污觀察井等,因循就勢、靈活佈局管網和處理設施,將生活污水、黑水、灰水全部納入治理內容。

憑藉宜居宜業和美鄉村項目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只是小灣鎮改善人居環境的一個縮影。在三水村幹海自然村,另一場“污水革命”也在悄然推進。

過去,村裡的生活污水排放雜亂,順着門口道路往低窪處淌,晴天臭、雨天髒。村“兩委”一琢磨,決定建設一個氧化塘,再鋪一條排污主管道,把家家戶戶的污水都引進塘裡,既改善農村生活污水亂排放的問題又助力人居環境提升。

爲解決資金難題,村“兩委”通過召開羣衆會、戶長會等,充分聽取羣衆意見建議、具體訴求,加強減排治污宣傳教育。由村集體出資建設氧化塘,鋪設污水排放主管道從氧化塘至各家各戶,再發動羣衆投工投勞投資,將自家的排污管道接入主管道,不斷提升羣衆在污水治理中的“主人翁”意識,讓羣衆成爲治理工作的“主導者”。

“自從我們村裡建好了氧化塘,家裡的污水都排通了,環境衛生都講究了,門口的污水也不亂排了。”幹海自然村村民段建忠說道。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幹海自然村的氧化塘,成爲羣衆眼裡的“污水淨化器”,全村的生活污水實現統一收集、集中淨化,村莊環境煥然一新。

截至目前,各村完成村組入戶道路硬化3600米,“混小三格”新建31個,“大三格”3個,排水排污溝2100米,生活用水過濾池68口,得到了羣衆的廣泛參與支持,污水排放問題得到妥善解決。如今的小灣鎮,村莊道路整潔,庭院花紅樹綠。下一步,小灣鎮將繼續乘勢而上,推動人居環境從“一時美”向“持久美”轉變,繪就生態環保新篇,讓綠水青山真正成爲鄉村振興的亮麗底色。

雲南網通訊員楊雪肖青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