逢甲大學樹倒壓死人引關注 樹藝師憂心一現象:未來恐更多

擁有ISA樹藝師執照的森林城市協會理事長莊傑任點擔心,逢甲大學校方說要加大修剪樹木會「本末倒置」,恐會因過度修剪讓樹木更脆弱,衍伸更多樹倒意外。(本報資料照片/任義宇高雄傳真)

逢甲大學本月13日發生榕樹突然倒塌,不幸壓死1名男碩士生事件,引發外界對樹木安全關心,擁有ISA樹藝師執照的森林城市協會理事長莊傑任點出,該樹所種植的花臺、加上長期溼潤的土壤,導致根部感染、腐爛,更擔心校方說要加大修剪樹木會「本末倒置」,恐會因過度修剪讓樹木更脆弱,衍伸更多樹倒意外。

莊傑任指出,逢甲大學的60年老榕樹無風自倒事件,可以根據歷史照片發現,該樹在1993年校園新建校舍時,就疑似被工程斷根,加上當時新建花臺覆土超過30公分,容易讓根系缺氧死亡,該樹是靠榕樹氣根、以及後來新長的二次根才撐到現在。

除此之外,莊傑任還發現該樹下方種滿山蘇等高需水的蕨類植物,加上自動噴灌設備,可能導致土壤過度溼潤,讓不耐水溼的榕樹,加劇根系缺氧情形,讓主根腐爛範圍擴大,成爲此次樹倒主因。

至於外界猜測樹木感染褐根病,莊傑任認爲感染主要是發生在根系潰爛、有傷口、且體弱的樹木上,主因還是生長條件不佳,且若真的感染褐根病,除非有良好的治療計劃,通常樹木移除配合標準防治作業,會比較安全。

對於這次樹倒後,校方要透過修剪,強降其他樹木高度,讓莊傑任嘆是「本末倒置」,強調巨大的樹冠與大量的葉子,是樹木健康的表現,才能產生更多營養素促進健康。

莊傑任呼籲,樹木平時只能針對細小枝葉做修剪,並改善樹木生長環境,而非一次破壞性的修剪,恐會讓樹木強度下降、產生大量傷口衍伸罹病風險,讓樹倒事件更容易發生,樹倒後應相信科學,改善樹木生長環境,而因爲民粹恐慌,讓憾事一再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