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網》「從從容容」走紅兩岸 王世堅在黨內卻無法「遊刃有餘」(周宏昌)

大陸海軍官兵在甲板上排出王世堅(右)的質詢金句。(合成圖,素材取自微博、中時資料照)

這一首改編自臺灣政治人物質詢片段的「從從容容、遊刃有餘」神曲,紅遍了兩岸的互聯網。民進黨籍立法委員王世堅已然成爲互聯網上現象級政治人物,其相關視頻累計超過數億次點播率,收穫衆多年輕人的讚賞與肯定。兩岸百姓都不會討厭誠懇用心、務實問政,願意站在民衆一側發聲的政治人物。

與此同時,王世堅長年身爲綠營政治人物,在過往,人們認爲這幾乎不可能得到大陸官方媒體的正面報導,甚至民間個人賬號也不會轉發涉及綠營政治人物的相關內容視頻。但這次真的很不同,沒有人能事前猜想到,第一位在大陸互聯網爆紅的臺灣政治人物,居然是民進黨背景。詫異之外是驚喜,臺灣民衆很樂意見到一個開放的大陸互聯網環境,特別是使用抖音的臺灣年輕人們,不少人首次感受到大陸互聯網展現出更高的多元化開放度和對不同政治背景的包容性。

●王世堅的另一面:在多個議題主張上與民進黨當局不同

我與王世堅第一次見面,是在他初任臺北市議員期間。爽朗的笑聲、直率的語言、客氣的態度是他給人留下的最深印象。在他近30年的從政生涯中,也一直秉持這樣親和與中肯的態度面對民衆和媒體,所以無論經歷過政治生涯中怎樣的高低起落,他始終能收穫許多跨黨派民衆的支持。而他不問黨派的質詢風格,更是創造出不少經典的議會名場面,也提升了其他政治人物的聲量。然而,就是這麼一位普遍且受跨黨派歡迎的政治人物,卻難以在現在的民進黨的臺北市市長黨內初選中脫穎而出。

王世堅並非屬於賴清德執政團隊派系,而且在多個議題主張上,他明顯地與現在民進黨當局有着深層結構性的不同。他的政治立場更接地氣,關注生活議題、城市治理、基層民生。他的問政不虛僞做作,經常對官員言辭犀利、直言批評,這讓他廣受基層市民的好評。他的兩岸觀點在民進黨中,也屬於較爲正面和積極的一派。在「大罷免」議題中,他也是持反面意見,反對繼續撕裂臺灣社會、破壞民主團結。

●艱難的問鼎路:政見分歧下的黨內邊緣人

臺北市市長自從由民進黨陳水扁擔任後,便一直由國民黨人擔任,包括馬英九(連任8年)、郝龍斌(連任8年)以及現任的蔣萬安(首任2022年至今),國民黨主政臺北市近20年時間。臺北市當然是民進黨所謂的艱困選區,但其實各政黨的基本盤選民比例低。臺北市選民整體體現出更年輕、有知識、中間派的特徵,自主選民比例高,而且網絡普及率、社交媒體使用率都是最高的。所以,2014年民進黨禮讓給政治素人背景的柯文哲參選臺北市長時,攜着民進黨政黨資源與網絡媒體炒作,當年立刻收穫臺北市的民進黨基本盤和中間選民,最終得票率爲57.16%,是臺北市市長第二高得票率,僅次於馬英九連任時64.11%的得票率。

從從容容的王世堅,在民進黨黨內臺北市長參選人提名之路上,實際並非真能遊刃有餘地拿下參選人寶座。他從政多年,本來也是一位高知名度的政治人物,這次通過這首網絡神曲爆紅,更是在臺灣年輕人中衝上極高的人氣值,這也讓他從民進黨當局權力的邊緣人,一舉成爲被大衆看好能問鼎下屆臺北市市長的熱門人選。雖然在媒體面前,他公開婉拒被點名參選,並列舉了有理有據的家庭歷史因素等,但明眼人都知道他在等待民進黨徵召的東風。

王世堅具有民進黨基本盤選票,以及媒體上普遍選民的好感度,當然是目前民間呼聲最高的市長候選人,也是最有實力挑戰現任蔣萬安市長的戰將。但目前民進黨爲繼續能抱緊執政權力,只注重政黨利益與選票,罔顧臺灣產業、經濟、社會,包括民生髮展、貧富不均等問題,仍高舉對抗大陸的旗幟,反對兩岸正常交流。而且根據民進黨規則,所謂艱困選區的市長候選人,是可以由民進黨黨主席團隊直接徵召候選人。屬於開放派的王世堅,大概率最終還是等不到他期待的東風。(作者爲哥倫比亞大學國際政治中心訪問學者)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