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颱風逐漸逼近 彭啓明:確保光復市區不會出現泥石流
彭啓明表示,已請地方環保局將光復災區的淤泥、垃圾等以帆布覆蓋,確保市區不會出現泥石流現象。圖爲光復鄉先前清淤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中央氣象署上午指出,預估明午後針對鳳凰臺風發海警,因可能和東北季風共伴效應,明後北東雨恐下到發紫。週三颱風接近,環境轉爲西南風至南風,大雨及局部豪雨轉移到中南部及花東地區,北部及東北部爲背風面,雨勢趨緩,有局部短暫陣雨。環境部長彭啓明表示,已請地方環保局將光復災區的淤泥、垃圾等以帆布覆蓋,確保市區不會出現泥石流現象。
根據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統計,目前馬太鞍溪堰塞湖水位高程約1019.5公尺,湖區面積約12.6公頃,蓄水量約150萬噸,10月1日至11月8日水位無明顯變化,目前蓄水量約爲溢流前的1.6%,並維持穩定溢流。就現況研判,在未出現新增大規模崩塌或河道再度阻塞之前,蓄水量預期不致顯著增加。本次颱風警戒對象與範圍包含光復鄉(大馬村、大平村、東富村、大同村、大全村、大安村、大華村、大進村、北富村)、鳳林鎮(長橋裡、大榮裡、山興裡)、萬榮鄉(明利村)等。
彭啓明表示,目前地方環保局已經把大型泥沙、垃圾等全部用帆布蓋起來,佛祖街的大量砂石也已蓋住,因此市區出現泥石流的機率並不高,不過排溝是否會因爲強降雨而堵塞仍須留意。這次鳳凰臺風從西半部登陸,假如颱風是從東半部登陸,對於前述的狀況就不敢保證了。
由於馬太鞍溪堰塞湖上游仍多土砂,這次若颱風帶來大雨,是否有出現新的堰塞湖的可能?林保署表示,強降雨確有機會形成新的堰塞湖,以地形與現況研判,溢流口下游兩側的邊坡可能崩塌阻塞河道形成堰塞湖。假設此次颱風帶來800mm降雨量加上原堰塞湖150萬噸一次性潰決,再加上溢流口邊坡土石崩塌阻塞河道,將形成蓄水量1500萬噸的新生大型堰塞湖。
林保署指出,中央氣象署今上午5時30分發布的定量降水預報顯示,未來48小時累積降雨預測281.9 mm,已達黃色警戒標準(200mm),今日上午9時發佈黃色警戒通報單+CBS簡訊,請花蓮縣政府、光復鄉公所、鳳林鎮公所、萬榮鄉公所等相關單位進行預防性疏散撤離收容等避難前置作業,並請花蓮縣政府督導確認整備狀況。已召開多次相關防災整備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