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快閃發威「58年首見11月登陸颱風」 2測站破單站紀錄、北臺灣降雨持續
鳳凰臺風總回顧。圖/中央氣象署提供
鳳凰臺風於今晚7時40分以輕度颱風之姿從屏東恆春登陸,登陸20分鐘,晚間8時就減弱爲熱帶性低氣壓,氣象署也於晚間8時30分解除海陸警。中央氣象署氣象預報中心科長林秉煜提醒,北臺灣仍需注意局部豪雨,此外明天東北季風增強,北部感受溼涼。
針對鳳凰臺風總回顧,林秉煜表示,鳳凰臺風爲1967年後首個11月登陸臺灣的颱風。回顧鳳凰臺風這段期間發佈的警報,11月10日發佈颱風警報後,颱風往北向上移動,10、11日北上過程,其外圍環流配合東北季風的共伴效應,造成北海岸、東半部有明顯降雨,這段期間宜蘭東澳總累積雨量達到1065毫米、新北大粗坑753毫米、臺北擎天崗569毫米、臺東金針山473毫米。
尤其在昨(11日)傍晚之後,共伴效應北擡過程中,雖花東雨勢趨緩,但基隆北海岸、東半部降雨仍明顯,昨天單日雨量出現在宜蘭冬山,11月11日單日總雨量達793毫米。
此外,署屬站的蘇澳、基隆站也破單站11月自己的紀錄。蘇澳站11日單日總雨量達648.5毫米,先前最高紀錄爲1992年11月16日的538.5毫米;基隆站11日單日總雨量達269毫米,打破先前2000年11月1日260.8毫米的紀錄。
林秉煜表示,這樣的共伴效應影響非常明顯,也驗證過去10、11月臺風雖先從南海,經過菲律賓再到巴士海峽,但其外圍環流若與東北季風產生共伴效應,造成的降雨量仍非常可觀。
林秉煜指出,隨着颱風逐漸東移到恆春半島後,即快速減弱爲熱帶性低氣壓並持續往東北移動,其環流在高屏一帶造成斷斷續續的陣雨,但持續時間不長,花東地區仍受到其南風、偏南風影響,會有間歇性降雨。
林秉煜提醒,今晚至明晨部分地區仍會有局部大雨或豪雨的情況,氣象署也會持續觀察,其外圍環流配合東北季風,是否有外海的共伴效應,影響臺灣偏北的陸地,像是基隆北海岸、大臺北山區,是否有強降雨狀況。
林秉煜總結,北部、基隆北海岸、大臺北山區今晚降雨仍明顯 ;明天白天中南部降雨緩和,轉爲穩定的天氣,花東降雨縮減至局部,但北臺灣降雨情況仍明顯。
溫度部分,今天感受溫暖,各地高溫達28至30度,明天東北季風增強加上降雨,北臺灣溫度降至20至22,感受偏涼,並持續影響到週四,但中南部、花東感受不大,影響到週四;週五、週六東北季風減弱、溫度回升,但下週一另一波更強東北季風南下,各地低溫跌至16到18度,高溫也僅18至22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