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館1年更新!921地震園區「斷層館」重開幕 亮點曝光
403花蓮地震再次喚醒大衆對於921的記憶,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921地震教育園區「車籠埔斷層保存館」歷經1年封館,31日上午重新開幕剪綵,新增多項元素提供更豐富的參觀體驗。(科博館提供/潘虹恩臺中傳真)
歷經1年封館更新,科博館921地震教育園區「車籠埔斷層保存館」31日重新開幕,更新增「921地震今昔」展示牆、建置「井下地震儀觀測站」、打造全新互動遊戲等新元素,盼讓參觀者獲得更豐富參觀體驗。(科博館提供/潘虹恩臺中傳真)
自403花蓮地震以來餘震頻傳,再次喚起大衆對921大地震的記憶。科博館921地震教育園區「車籠埔斷層保存館」歷經1年封館升級,31日重新開幕;除內裝設備更新外,亦新增「921地震今昔」展示牆、建置「井下地震儀觀測站」、打造全新互動遊戲等新元素,盼讓參觀者有豐富參觀體驗,加深地震防災危機意識。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921地震教育園區「車籠埔斷層保存館」歷經1年封館升級,31日上午重新開幕,學童細細觀看新設的「921地震今昔」照片展示牆。(科博館提供/潘虹恩臺中傳真)
適逢921大地震25週年、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921地震教育園區開園20週年,園內「車籠埔斷層保存館」歷經1年封館升級完工,31日上午舉辦「斷中取義-從斷層中找尋地震的含義」開幕式,宣告館區重新開放;科博館館長焦傳金更在鄰近光復新村處的全新售票口擔任第一線「售票員」,賣出首張門票,期盼未來串連光復新村與園區假日人流。
此次展館更新,車籠埔斷層剖面旁新增以「921地震今昔」爲主題的照片展示牆,精選已故臺灣知名空拍導演齊柏林25年的空拍歲月中,極具指標意義的13張地景畫面,包含霧峰林家宮保第園區、日月潭拉魯島、南投九九峰等,呈現地震前後的地貌的改變與復原樣貌對比。
交通部中央氣象署也在館區全新建置「井下地震儀觀測站」,將地震儀裝設於地表下70至300公尺深處或接近巖盤位置,有效降低背景雜訊干擾,即時呈現高品質、高解析度的「地震波」,一發生地震將立即記錄資訊並同步顯示在「車籠埔斷層保存館」的螢幕;地動訊號亦會即時傳回氣象署中心站,有助地震測報作業與地震學研究。
另館區也擴增實境等互動展示、運用模擬裝置、電腦觸控、體感遊戲等打造6項全新互動遊戲,更符合現代民衆的遊戲體驗,增加民衆學習地震、地質的動力及樂趣。
焦傳金表示,403花蓮地震再次喚起臺灣人對921地震的記憶,到昨天都還有餘震發生,突顯防災教育的重要性。經濟部地質調查及礦業管理中心副主任邵屏華則說,臺灣幾乎天天都有地震發生,921地震發生後災損愈來愈少,顯示防災教育更受重視;趨吉避凶不是對抗災害,而是做好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