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富優質文化供給,繁榮鄉村文化

來源:環球網

【環球網文化綜合報道】2月23日,《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進一步深化農村改革 紮實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意見》發佈。這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第13個指導“三農”工作的中央一號文件。

2月24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佈會。會上,中央財辦副主任、中央農辦副主任祝衛東介紹進一步深化農村改革,紮實推進鄉村全面振興有關情況。

據介紹,當前,我國城鎮化仍在快速發展,鄉村人口持續減少,村莊格局加速演變,這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從1985年至今的40年裡,我國自然村數量減少約150萬個,行政村數量減少近50萬個。中央一號文件強調,要順應人口變化趨勢,合理確定村莊建設重點和優先序,探索具有地域特色的鄉村建設模式。

中央一號文件明確,加強文明鄉風建設。推進農村移風易俗。祝衛東表示,鄉村振興既要塑形,也要鑄魂,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要一起抓。一號文件圍繞進一步加強新時代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堅持疏堵結合、標本兼治,提出了有關政策措施。

一方面,抓優質文化供給,繁榮鄉村文化。近年來,一些地方在弘揚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組織羣衆性文體活動、提振農民精神面貌方面,作了很多有益探索。像近年來興起的村晚、村超和英歌舞、賽龍舟等鄉村文體活動火遍全網,廣受歡迎。要實施文明鄉風建設工程,豐富農村文化產品和服務供給,創新開展羣衆喜聞樂見的文體活動。這方面,政府既不能缺位也不能越位,關鍵是讓農民唱主角,形式和內容要接地氣、聚人心,羣衆樂於參與,纔有生命力。

另一方面,抓陳規陋習整治,推進農村移風易俗。文件對持續整治人情攀比、大操大辦、厚葬薄養、散埋亂葬等突出問題提出了明確要求。關鍵是把羣衆工作做實做到位,把道理講清楚,既要堅決對不良風氣說不,又要幫着農民想出路、找辦法。比如,針對高額彩禮問題,要結合實際拿出約束性規範和倡導性標準,也要加強對農村適婚羣體的公益性婚戀服務和關心關愛。需要強調的是,羣衆思想觀念、生活方式轉變需要有個過程,農村移風易俗要避免用急風驟雨、“一刀切”的辦法硬幹蠻幹,而是要常抓不懈、綿綿用力,德潤人心、化風成俗。(本文內容綜合自國新辦官網發佈會實錄/安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