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電3-2 得標業者舉棋不定
圖/本報資料照片
3-2期得標業者概況
風電3-2期5家得標風場,迄今僅一家完備行政契約簽署程序,據悉,經濟部下最後通牒,行政契約補件及履約保證金繳交最後期限在9日(本週五)屆期,倘若未完成相關程序,經濟部將沒收得標開發風場權力,不再展延。
據悉,除風睿能源與CIP態度明確外,另三家業者動向不明,外傳觀望中設置容量恐逾1GW,一旦放棄簽署行政契約,未履約的容量將併入3-3期開放選商,2028~2029年綠電供應恐又現不小缺口。
3-3期開發商僅風睿能源一家搶頭香,已簽署行政契約,其餘四家業者都還沒完成。據瞭解,丹麥風電巨擘沃旭能源已等不及,日前曾拜會經長郭智輝,盼經濟部儘快展開3-3期風場的選商招標作業。
據瞭解,經濟部對3-2風場簽署行政契約態度轉趨強硬,日前已發文通知得標開發商,9日之前必須完成行政契約簽署相關補件程序,包括繳交履約保證金等,一旦未完成相關程序,經濟部將收回各家業者得標的風場開發權,並同3-3期容量重新開放選商。
據悉,CIP已回傳行政契約簽署文件,9日前將繳交履保金。另,尚未表態業者,有的評估3-3期無強制國產化規定,風場是否更便宜;有的則在觀察美國關稅政策對匯率走向變化。
風電圈評估,CORIO科里歐永續能源海鼎一風場得標360MW,因爲要退出臺灣市場,很可能不簽署,但最後仍得視其投資股東法商道達爾的態度而定。而第一名森崴能源又德風場得標700MW,第六名德能英華威德帥風場240MW,是否完成簽約補正程序,都在最後評估中。
知情官員和風電業者均表示,3-3期風場雖然沒有強制國產化規定,但是否比3-1期、3-2期開發更便宜,仍得評估2032年左右國際市場環境而定,但目前國際局勢詭譎多變,未來風電市場開發成本是否大幅下跌還不明朗。
不過,少了強制國產化規定,3-3期競爭者預估較多,官員認爲,得標業者若放棄不籤3-2,3-3期也未必能在衆多競爭中勝出。
至於3-3期本土供應鏈是否會斷鏈?知情人士說,招標文件雖無強制國產化項目,惟開發商可和供應鏈業者討論用何種方式合作,包括履約能力、技術及財務採在地合作等,供應鏈業者也可提供意見,納入3-3選商招標規範中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