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即學習:把筆記變成你的影響力資產

輸出是最好的學習,你應該爲此建立一個系統,把你的筆記變成你的影響力資產。

當獲得一個好想法,我通常會經過三層處理。

1. 記錄

2. 分享

3. 踐行

01 記錄好想法

你需要養成記錄筆記的習慣,不要讓好的想法流失。

尤其是成爲創作者,這個習慣會給你帶來源源不斷的靈感。

每週我都會讀到大量的文章、Newsletter、書籍,還有看視頻、聽播客。

閱讀就是爲了獲取洞見,只要收穫到好想法,我就會記錄在Obsidian。看到好的內容,會保存到notion。

如果是日常生活、對話、工作中產生的碎片化想法,則會記錄在flomo上。

記錄不是摘抄,而是要寫下自己的思考。

這是對信息進行預處理,當有一天需要提取的時候,能有一個印象。

然後定期再對這些信息進行整理,把有用的保留並存儲在Obsidian中,刪掉沒用的想法。

這是對想法的第一層處理。

02 分享好想法

很多人還抱着”把好東西偷偷藏起來“的想法。

想要互聯網上建立影響力,就需要你把“好東西分享給別人”。

這也是公開分享的好處。

在我的筆記裡,如果有值得分享的好想法,我就會嘗試把它寫成文章或做成視頻形式分享。也可以口述分享給身邊的人,或做成播客。只是形式不同而已。

但更重要的是分享是我對好想法的進一步加工,相比記錄,這會更完整更有邏輯。

所以把筆記分享出去,好處多多:

1. 對信息深度的處理,讓你混亂的思維變得清晰的過程,澄清這個想法。

2. 把“好東西分享給別人”,就是提供他人價值。既可以建立影響力,又能夠賺到錢。

3. 建立你的內容圖書館,你寫的越多,圖書館就越大,你的網絡在互聯網上延伸得越廣,越容易吸引你想要的讀者。

4. 當你需要引用的時候,你可以從你的圖書館裡找到自己的作品。

分享是想法的第二層處理。

03 實踐好想法

能被用出來的知識,纔是好知識。

無論是記錄,還是輸出分享,都沒有把好想法用來改變自己更加高級。

實踐是對想法的第三層處理,這種物理的改變將會更長遠的影響我們一生。

比如看完《巴菲特1998年佛羅里達大學的演講》,我開始把自己當做公司一樣經營;讀完《寫出我心》,我開始自由的寫作;讀完《價值心法》,我開始嘗試把知識進行IPO,於是建立了自己對知識的三層處理。

以上就是當我獲得一個好想法,我對它進行的三層處理。

來源 | BusinessCreator(ID:creatorguide101)

作者 | 郭小Ray ; 編輯 | 荔枝

內容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早讀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