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要逐大位2026選戰得先扛責 盧秀燕表態爭黨魁時間剩不多
▲國民黨主席即將改選,盧秀燕呼聲最高卻始終不願表態。(圖/記者遊瓊華翻攝)
記者鄭佩玟/臺北報導
首波大罷免24席藍委全數挺過,但國民黨主席改選卻彷彿燙手山芋,爲2026地方選舉與2028大選做準備,黨內勸進臺中市長盧秀燕參選聲浪增強,現任黨主席朱立倫也將兌現承諾宣佈交棒;盧秀燕本人意向究竟如何始終諱莫如深,親近幕僚不斷對外釋放「考慮中」的訊息,明明擁有黨內多數人的期待,幾乎已是「宣佈即當選」,仍躊躇不定將黨魁戰視做「申論題」,擔心無法兼顧市政、萬一地方選舉失利影響2028更上一層樓,卻忽略進廚房就別怕熱的硬道理。
藍營人士透露,朱立倫早於大罷免開票前個禮拜,就在內部一場高層會議宣佈,不論大罷免結果如何都會交棒,而且相關訊息已傳達給臺北市長蔣萬安,以及傳聞將參選黨主席的臺中市長盧秀燕;至於蔣被告知的原因,外傳是盧未來入主中央黨部後,可能安排蔣擔任國民黨副主席一職。對朱立倫而言,擔任黨主席4年來兢兢業業,沒有一絲時間懈怠,從2022年九合一選舉大勝,到總統大選盡力、國會重回多數黨,但這些在某些反朱派眼裡仍討不到任何好感,因此反罷免一役就是主席任內最終政治任務,外界各種「戰功論」可以消停,不論是要罵、要捧「都已經夠了。」
平心而論,朱立倫任期尾聲確實不好做,光是黨中央每月仍須支付2000多萬中央黨部租金,還有上百名黨工薪水,作爲黨主席一個月至少得募款高達3000萬,對內還有持續一年的「反朱派」聲浪不斷躁動,對外則有民進黨的大罷免苦苦相逼,所提出的「以罷制罷」全面潰敗,更導致全臺各縣市發動綠委罷免的縣市黨部及黨部,遭到全面的司法追殺,罷免戰一路被打,潰不成軍,朱立倫的領導威信已然重挫,此次反罷免大成功,也無人感謝黨中央出錢出力、文宣廣告的苦勞,黨內所期盼的,僅是朱立倫能夠就此知所進退,好好完成黨主席改選及黨權的交接。
儘管反朱派急如熱鍋上螞蟻,而盧秀燕也深知黨內對她的期許,但給外界得感覺似乎黨魁戰非「選擇題」,而是申論題,擔憂是否能擺平地方勢力、是否會踩到黨內派系利益的雷、萬一2026地方選舉國民黨失利,會不會就此影響2028更上一層樓,更多的是憂心卸任臺中市長前的這兩年,黨務及市政恐兩頭燒,若本命區臺中後院一旦失火,將被綠營攻擊的體無完膚,加上黨務工作繁雜,得面臨人和資源的問題,一切都與過去盧秀燕保守的行事風格有所違和,因此遲遲不敢下決定。
以上的思維與各種是盧秀燕團隊反覆咀嚼思考的情境,但問題之所在,也是機會之所在,如果過度精心推敲自身得失利弊,忘了「勇敢承擔」對廣大人民的影響力,得出來的論述只有藍軍會「感動」,卻無法引起中間選民的共鳴。黨內人士感嘆,若盧秀燕真有大決心爭取2028,那已經沒有第二種選擇,想進廚房就不要怕熱,拿出本事先扛起2026地方選舉責任,再謀求2028的總統大選,機會是留給想做事扛責的人,而不是明哲保身,只等黃袍加身的人。
國民黨雖暫且守住全臺大罷免選戰,但相信民進黨在賴清德總統強硬作風帶領下,追殺不會停歇反只會更兇狠,加上民衆黨亦敵亦友的競爭關係,國民黨主席改選迫在眉睫,盧秀燕應清楚早已沒有什麼盧朱體制的可能,尋找代理人的時機也已錯過,對選民而言,包括藍營支持者、對民進黨執政失望的中間選民想法很簡單,選不選就是選擇題,而不想看歹戲拖棚的申論題,屆時朱立倫真正不選黨主席,最後讓孫文學校校長張亞中得利,這對國民黨的未來有幫助嗎?盧秀燕想要踏上2028年總統大選之路,就必須先拿出承擔黨務的氣魄,才能助全黨從在野泥淖脫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