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三大狙殺命案陷膠着「都是權利車犯案」 主管機關仍裝死
高雄羅姓通緝犯遭狙殺案,目前警方仍豪無頭緒。(中時資料庫)
高雄羅姓通緝犯上月22日在自家透天豪宅前遛狗時遭槍手狙殺16槍身亡,案發至今18天毫無進展,即使涉嫌購買作案BMW權利車的共犯都遭落網羈押,但槍手宛如人間蒸發恐已潛逃出境。近3年來,桃園角頭「黑人」、臺南區漁會理事長林士傑及本起兇案,做案手法完全相同宛如複製,關鍵都在利用權利車製造多處斷點,但政府至今仍忽視權利車管理,讓治安事件難以追查,難辭其咎。
臺灣近年來以發生7起重大殺人案,兇嫌都是利用權利車犯案。做案前先透過層層人頭購買權利車,彷彿已成爲黑幫犯案准備前的SOP模式。
2022年前新店咖啡商在自家門口,遭歹徒行刑式連4槍狙殺,警方鎖定車牌迅速查出犯案轎車的車主,卻發現是轉了好幾手的權利車,原車主根本不知車輛落在誰手上。
2023年1月,桃園角頭「黑人」遭當街狙殺,槍手行兇後縱火燒車滅證,警 方好不容易查出車身號碼,發現也是權利車,並已轉賣3手。
2024年7月,臺南區漁會理事長林士傑命案,槍手連續駕駛2輛權利車犯案,事後也遭放火滅證刻意製造斷點,案情陷入膠着,這時讓警方懷疑開始可能是特定黑幫犯案的SOP。
全臺灣目前有多少權利車在路上趴趴走成爲黑數,並衍生僞造車牌等問題,沒有一個單位說得清楚,主管的監理機關更宛如置身事外,毫無作爲外,更完全想不出有效管理對策,放置無數殺人交通工具遭黑幫利用而橫行全臺。
所謂權利車,是車主辦車貸、設定動產擔保登記後繳不出錢,因車輛無法辦理過戶登記,只好將車輛私下轉讓賣給當鋪、中古車行或個人,價格大約僅市價3分之1,所以有不少人願意冒着車子被銀行拖走的風險購買「使用權利」。
但因交易與轉讓法律關係複雜,各有主管機關,且缺乏橫向聯繫與同步管理機制,交易過程繁雜,警方往往第一時間要耗費龐大的人力與時間,追查購買人及使用者,過程就耗費不少偵查能量,這段時間就能讓槍手從容潛逃,因此錯過破案先機,這也是目前還有國內三大狙殺案陷入膠着,無法突破的盲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