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10萬起輕生案例 遺書最常提「爸、媽」!反映貧困長照悲劇
▲南韓首爾麻浦大橋上設置生命諮詢專線電話。(圖/達志影像)
記者羅翊宬/編譯
南韓長年位居全球自殺率最高國家之列。一份最新研究顯示,南韓輕生者的遺書中最常出現的詞彙是「媽媽」、「爸爸」等與家人有關的名詞,特別是殺害家人後再輕生的案例中,遺書裡提及金錢的比例明顯偏高,反映經濟困窘、長照壓力與疾病負擔等成爲導火線的因素。
根據韓媒《News1》,韓國生命尊重財團、韓國科學技術院(KAIST)研究團隊針對2013年至2020年間共10萬2538件自殺案例進行分析,並公佈《透過遺書分析探討殺人後輕生之特徵》報告。研究將其中215件殺害家人後輕生的遺書,與3萬7735件一般輕生者遺書分別抽樣209件與418件,運用自然語言處理技術進行比對,解析輕生者的心理與行爲特性。
研究指出,殺害家人後輕生的遺書中共出現7015個名詞,其中「媽媽、母親」等類似詞彙出現246次,佔3.5%,爲最常見字眼;其次是「爸爸、父親」149次(2.1%),「錢」117次(1.7%),以及「人」116次(1.7%)。
相較之下,一般輕生者遺書共出現1萬3673個名詞,「媽媽、母親」522次(3.8%)、「爸爸、父親」414次(3%)、「人」237次(1.7%)、「兒子」220次(1.6%),可見遺書內容多以家人爲核心,或向父母傾訴、或以父母身分自稱。
然而,「金錢」的出現頻率在殺人後輕生者遺書中特別高,而一般輕生者則僅佔1.2%(170次)。研究團隊指出,相關字詞多用於表達債務壓力、遺留財產、或交代事後處理等內容,顯示經濟因素在這類悲劇中扮演重要角色。
在情感分析部分,研究團隊以28項情緒分類模型分析遺書內容。結果顯示,殺人後輕生的遺書中,「憤怒」、「激動」、「中立」等情緒最爲明顯;一般輕生者遺書則以「關懷」、「愛」、「悲傷」等情緒爲主,反映不同的心理狀態與動機。
至於導致殺人後輕生的主因,若被害者爲子女,行兇者多半是30至40歲的父母,主因爲經濟壓力與子女健康問題;若被殺害對象是父母,則行兇者多爲50歲以上子女,通常與長照負擔與經濟困境有關。
研究團隊指出,「殺人後輕生」案例中頻繁出現家庭衝突與情緒爆發等描述,顯示家庭內部關係失衡與壓力累積是重要因素。報告建議,政府應加強社會安全網與心理健康支持,包括擴大經濟援助與家庭照護服務、推動家庭衝突調解機制,以及提升心理諮商可行性,從根本預防悲劇重演。
● 《ETtoday新聞雲》提醒您,請給自己機會:自殺防治諮詢安心專線:1925;生命線協談專線:1995
●遭逢憂鬱、難解的煩惱,或是周邊親友有類似問題,若您在韓國,可以撥打:自殺防治諮詢專線:1393;精神健康諮詢專線:1577-0199;希望專線:129;生命專線:1588-9191;青少年諮詢專線:13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