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科測驗結束「爸媽地雷問句」別再提 專家揭關心孩子重點
▲攸關大學入學的分科測驗,結束後考生可以鬆口氣,但不免也有壓力,資料照。(圖/新北教育局提供)
記者洪巧藍/臺北報導
大學入學分科測驗今天結束,然而考試的結果總是幾家歡樂幾家愁,家長也不免會想關心孩子考試狀態,諮商心理師整理爸媽地雷問句,千萬不要劈頭就問「你覺得你考怎樣?」而是應該用正向的語句去引導,表現出開放、支持的態度,也不要用「我早就跟你說過」等偏向責備的語氣,其實孩子扛着壓力去參加考試,光這一點就很值得鼓勵。
北市諮商心理師公會理事長藍挹豐受訪表示,大考結束後,孩子總是在焦慮與放鬆兩種情緒交織之下,但不見得會把焦慮與壓力情緒外顯出來。雖然父母一定關心孩子成績如何,但是千萬不要直接問「欸那你覺得你考得怎樣?」如果孩子考得不理想,會陷入不知道如何回答的困境。
藍挹豐建議父母,如果要先表達關心,應該要從正向的話語開始,例如「辛苦了,好不容易考完試,有沒有什麼想要分享給爸媽知道的?」或者是「考試時還好嗎?」、「哪些部分是你比較有把握的」去引導孩子想起考試中自己表現比較好的地方,後續才帶到可能比較擔憂的部分。
藍挹豐強調,重點在於要先以開放、支持的態度來問孩子,可以避免親子間出現衝突。至於是否乾脆完全不提考試話題?藍挹豐認爲這也無妨,但是還是要讓孩子知道「爸媽不問,並不代表你不能和我討論」「若有想要討論的可以提出」這樣的態度,讓孩子覺得放心。
談到比較NG的問法,藍挹豐說,當孩子如果表現出考不好,有些家長一緊張、一急就會說出「我早就跟你講過...」等偏向責備語氣,對狀況沒有幫助。
考不好的孩子可能會面臨情緒低落,影響到生活作息,例如睡覺習慣與食慾上的改變,或者影響到自身的人際互動,變得退縮。藍挹豐舉例,包含睡太多、睡太少等睡不好情況,吃東西方面可能沒有食慾或者報復性的大吃。有些孩子比較嚴重甚至會有一些比較負面的想法與言詞出現,像是覺得自己沒有價值、考不好就徹底失敗等。
「面對挫折的能力,正是靠經驗累積、鍛煉出來的。」藍挹豐說,人生很長,不會因爲一兩次考試不如意,後面就會過不下去,需要的是給孩子們時間跟空間,讓他們能夠慢慢地安頓自己的身心;但如果負面憂鬱的情緒持續超過兩週,建議應該尋求專業如諮商心理師、精神科醫師來協助。
藍挹豐提醒,每個人面對挫折所需時間不同,有人很快可以恢復,有些人則需要比較長的時間,這些都沒有關係,但一定要提醒自己,把自己照顧好、保持健康,讓自己能夠再次正向面對未來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