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豬與淘寶打通加深,但酒旅三國殺不會來
據多家媒體爆料,8月6日淘寶在App首頁頂部上線“飛豬”入口,與“閃購”“國補”等標籤欄並列。
當天還有兩條消息值得關注。淘寶上線全新的大會員體系,其中淘寶大會員可直通飛豬會員、獲得飛豬會員對應的旅行權益,其中淘寶黑鑽直通飛豬F5、享受31家酒旅大牌金卡及以上權益,噱頭十足。
點進“飛豬”入口看頁面詳情,機酒等各類供給均已接入,五臟俱全;新鮮的淘寶大會員身份和對應的飛豬會員身份也赫然在列。
一邊是躋身淘寶核心流量區,一邊是佔位高價值用戶導流通道。種種跡象表明,阿里低調升格酒旅業務。
今年6月,阿里宣佈從電商平臺向“大消費平臺”升級的戰略,餓了麼、飛豬加入阿里中國電商事業羣。阿里集團CEO吳泳銘表示,未來將更多從用戶角度出發優化整合業務模式和組織形態,同時餓了麼、飛豬繼續保持公司化管理模式,業務決策執行上與中國電商事業羣集中目標、統一作戰。
短短2個月,一系列變化已以雷霆手段完成。疑問隨之而來,閃購大戰之外,酒旅有什麼搞頭?
至少從面上看,酒旅的日子不算太好過。2025年,酒旅商家普遍感覺到比前兩年更捲了。以酒店爲例,幾天前北京市統計局發佈的上半年指標中,住宿業1613家法人單位營業收入同比下降7.3%,而利潤總額僅爲5980萬元,降幅高達92.9%。
原本被期許爲近幾年最旺季的暑期,也因爲高溫、暴雨等等,迎頭被潑了一盆冷水。摩根士丹利數據顯示,暑期第一週全國酒店RevPAR同比跌8%,浙江區域跌幅更是達到15-25%。《財聯社》報道則稱,暑期以來有酒店RevPAR直接降了兩三成。
這種情況跟酒店業的供大於求有關。中國飯店協會發布的《2025中國酒店業發展報告》顯示,截至2024年底,中國酒店業門店數量達34.87萬家,客房數1764萬間,兩個指標都超過了2018至2019年中國酒店業規模峰值。與之相對的則是“特種兵旅遊”、自駕等新興玩法的崛起。消費者眼裡要慎重花的“冤枉錢”越來越多。五星級酒店爲扛住經營壓力出門擺攤賣餐食的故事,也成了今年的行業頭條。
所以,對酒店來說,當務之急是“賣出去”,即便是價格承壓,咬咬牙也要降。畢竟有收入纔有活下去的資本,能賣就比空房強。
商家的流量飢渴顯而易見。從這個視角來看飛豬與淘寶的變化,邏輯就清晰了,時間也應景了。
飛豬在四五億DAU的淘寶佔位首頁一級入口,意味着酒旅商家將額外新增巨大的曝光量。即便是相較於OTA自己的App,消費者在淘寶App訂酒店訂機票的心智還不那麼強,但因爲流量的總量放在那裡,單量的增長是自然而然的事。這是短期利益。
從中長期來看,頭部的酒旅商家的運營機會比以前更大,進入存量爭奪的時代,無論是獲客還是做營銷,淘寶的用戶,特別是那5000多萬88VIP,是個巨大的訂單生產機器。
飛豬多年來的定位是OTP,強調平臺屬性,還權於商家,跟OTA不一樣。這個邏輯很阿里,在打通淘寶的過程中也很順當。此前幾年,飛豬有“做重“的跡象,宣佈調整組織,擁抱重服務、重履約的旅遊行業模式,但很多品類的平臺邏輯面對航向變化也卻沒有動搖,如今來看這算盤還真被打對了。
流量多單量就多;單量漲起來,商家就願意投資源。在線旅遊的這個邏輯二十年來都沒有變過,在「市象」看來,這個正向螺旋帶來的長期價值被討論得很少,但更值得關注。
飛豬在供應鏈上的積累相較攜程、美團等比較薄弱,假如按部就班一城一池地補課,那必須做時間的朋友,拿出10年以上的耐性和資金去廝殺。但如今飛豬跟淘寶兄弟間關門一商量,找準時機從流量上給供給側來場及時雨,有點抄近路的意思。
這個劇本看起來跟十多年前有點像,但仔細一想,內外部條件還是有差別。移動時代的紅利沒了,戰爭會比以前更殘酷,但飛豬比以前更明白旅遊是怎麼一回事,而且已經有自己的供應鏈了。
接下來幾年(不是幾個月),酒旅行業估計有戲看了。
當然,跳出飛豬的視角,站在阿里的視角來看,又是另一個故事。
酒旅是大消費不可缺的一環。吃、住、行、遊、購、娛,跟旅行相關的消費佔比不小。據文化和旅遊部數據,2025年上半年國內居民出遊人次32.85億,出遊花費3.15萬億元,同比增長15.2%。
在大家都握緊錢袋子的大背景下,這樣的規模和增速可謂是亮眼。
對阿里來說,將外賣、酒旅逐步納入到以“大消費平臺“的大圈裡,是用戶全消費場景下必然的增長邏輯,即高頻低客單價的外賣,給中頻中客單價的實物電商,以及低頻高客單價的酒旅服務,互相導流,豐富彼此的用戶價值。
京東也想從這個邏輯裡分一杯羹。劉強東曾表示,京東外賣消費者中有40%的人會交叉去京東主站購買其他商品,“我們做外賣虧的錢,比去抖音、騰訊買流量要划算。”
當然,也有人會犯嘀咕。飛豬進入阿里中國電商事業羣后連續擡咖,這事兒就真這麼好嗎?在「市象」看來,還真不好說。
很多人覺得,有淘寶閃購珠玉在前,美團、京東虎視眈眈,酒旅行業豈不是要來一場三國殺?
但如前文所說,酒旅是低頻、高客單價的消費,而且存量競爭更激烈。一些經歷過攜程和去哪兒網大戰的人士猜測,經歷了五六月份的公關戰,在酒旅業務上,各個平臺都會更謹慎。因爲這個行業存在獨有的發展規律,補貼戰也要打成持久戰纔有效果。
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旅遊科學學院教授李彬就認爲,與外賣、百貨等快消產品不同,旅遊商品需要“具身式體驗”,在消費頻次、消費彈性上有其自身規律,酒旅商家面對這一新來的巨大流量,應當抓住機會,堅定產品創新和精細化運營的長期策略,爲消費者帶來差異化價值。翻譯過來就是——不要被熱鬧衝昏了頭腦,長期主義的發展纔是正道。
這似乎說明牌桌上的玩家們已經對當下的情景有了預判。
客觀來說,這是好事兒,至少目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