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國家加快發展航天事業

本報記者  沈小曉

非洲航天局總部近日在埃及首都開羅落成,並在開羅航天城舉行揭幕儀式。非洲航天局的成立,旨在協調非洲各國航天發展計劃,以航天科技進步促進經濟社會發展,推動非洲域內外科研合作與外太空探索。埃及航天局首席執行官謝里夫·西德基表示,非洲航天局的成立是非洲國家航空業發展歷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將成爲所有非洲國家創新、合作和進步的燈塔”。

非盟於2017年出臺“非洲空間政策和戰略”,決定成立非洲航天局。2023年,航天局進入試運營階段,已陸續推動多個區域性合作計劃,包括聯合研發遙感衛星羣、推動低成本衛星通信信號覆蓋、改善偏遠地區網絡接入、培養本土航天工程師等。非洲航天局的目標是到2030年爲非洲各國提供覆蓋整個非洲大陸的太空數據訪問,建立區域衛星製造基地,並將太空解決方案納入國家政策規劃。

近年來,非洲國家多措並舉加快推動航天事業發展。截至目前,非洲已有22個國家設立了自己的航天機構,主要提供地球觀測、天氣及氣候變化追蹤、導航通信、災害應急等基本服務。

埃及“2030年願景”將航天技術列爲重點發展領域,支持遙感、衛星通信和空間科學研究,並於2019年成立埃及航天局。其中,傳感和衛星技術在服務可持續發展、預警氣候變化的風險及其潛在影響、制定建議和解決方案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例如,利用高分辨率衛星圖像監測尼羅河三角洲北部和其他沿海地區一些低窪地區的水文情況,以及海岸侵蝕和海水入侵土壤的增加情況;監測農作物、土壤空間變化等。

南非於2010年啓動國家太空戰略併成立南非國家太空局,強調通過地球觀測、衛星通信和導航等技術促進經濟增長。南非還牽頭與非洲8國合作建設世界最大綜合孔徑望遠鏡——平方公里陣列射電望遠鏡。南非與埃及還是在軌衛星數量並列最多的非洲國家,分別擁有13顆衛星。

尼日利亞是最早制定國家太空政策的非洲國家之一。該國自2000年出臺國家航天政策,並於2005年批准爲期25年的實施路線規劃,2014年成立國防航天管理局,目前已成功部署7顆衛星。尼日利亞國家空間研究與發展局發佈聲明稱,衛星影像爲2022年尼日利亞洪災提供了“關鍵決策支持”,衛星遙感技術也被運用於監測農業區,通過衛星數據優化灌溉管理,幫助農民精確測算耕地肥力,產量得到較大提升。

非盟委員會主席優素福表示,航天技術的應用與農業、基礎設施、電信、教育、衛生和環境管理等領域的發展相結合,爲非洲國家的民生改善提供有力支持。根據非洲本土諮詢公司“航天非洲”發佈的年度報告,非洲航天市場價值在2021年爲194.9億美元,預計到2026年將增長16.16%,達到226.4億美元。目前,非洲大陸擁有超過270家航天初創企業,致力於開發創新航天技術並提供支持服務,以滿足各個領域的市場需求。

作爲非洲航天事業的重要合作伙伴,中國通過技術援助、人才培養等多種方式,爲非洲國家提供多方面支持,助力非洲國家提升航天技術水平。目前,中國與非洲國家簽署了23項航天合作協議。2023年,埃及與中國合作成功發射了援埃二號衛星,用於農業監測、氣象分析、環境保護和災害防控。中國幫助埃及建設了非洲和中東地區最大的衛星總裝集成測試中心,並通過聯合研製衛星項目,助力培養了一批埃及本土航天人才。自2019年以來,中國已幫助埃塞俄比亞發射了兩顆地球觀測衛星,並資助建設了地面站。衛星技術助力及時監測洪水和乾旱等災害,提升農業現代化水平。2024年,埃及、南非和塞內加爾與中國達成協議,將共同建設未來的國際月球科研站。

非洲航天局理事會主席蒂迪亞內·瓦塔拉強調,人才是航天事業發展的關鍵,加強自主研發至關重要。中國在這一領域發揮了重要作用,通過設立全額獎學金、舉辦培訓班等方式,爲非洲培養了大量航天專業人才。例如,設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聯合國附屬空間科學與技術教育亞太區域中心,積極開展面向非洲的教育培訓工作,自2014年以來已資助多名非洲國家研究生,並舉辦了多期培訓班。這些人才將成爲非洲航天事業的重要力量,推動非洲航天技術持續發展。

(本報開羅5月22日電)

《 人民日報 》( 2025年05月23日 15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