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魚之外的驚喜!達悟民族教育論壇走讀芋田

第6屆達悟民族教育論壇以「深芋其境」爲主題,並首度增設展覽形式,聚焦蘭嶼芋文化。(蕭嘉蕙攝)

第6屆達悟民族教育論壇自昨(5)日起一連兩天在蘭嶼高中舉行,以「深芋其境」爲主題,首度增設展覽形式,展出島上水、旱芋種,聚焦蘭嶼芋文化,並安排走讀芋田活動。臺東大學原住民族課程發展協作中心計劃主持人熊同鑫表示,盼藉傳承推廣芋文化,並預計11月移展臺灣本島。

蘭嶼除了盛產飛魚,芋頭更是島上原住民族世代傳承的重要糧食,不同於臺灣本島以旱芋爲主,蘭嶼則以水芋爲特色,主要由女性負責耕作。論壇規畫2場次雅美族知識體系與建構講座、2場次芋頭專題分享,以及「深芋其境」展覽,另有桌遊體驗、芋田走讀等動態活動。

芋頭是蘭嶼原住民族世代傳承的重要糧食,不同於臺灣本島以旱芋爲主,蘭嶼則以水芋爲特色。(蕭嘉蕙攝)

第6屆達悟民族教育論壇規畫2場次雅美族知識體系與建構講座、2場次芋頭專題分享。(蕭嘉蕙攝)

論壇參與者跟隨講師走入田間,認識蘭嶼水芋的耕作方式。(蕭嘉蕙攝)

「芋頭和小米在實驗教育課程裡都是重要核心。」熊同鑫強調,此次論壇結合原住民族知識體系與實驗教育成果,不僅帶領民衆走進芋田,更希望吸引學生與民衆深入認識芋文化。

擔任論壇文化顧問的資深「芋女」郭月桂指出,水芋耕作仰賴乾淨水源,她目前種植9種原生與5種外來品種,依土壤條件挑選適合芋種。她感嘆,隨着時代變遷,許多芋田荒廢,加上現代物資充裕,芋頭逐漸失去主食地位,期盼年輕人投入學習開墾與栽種,延續並復興芋文化。

策展人蕭祺真則表示,本屆展覽以芋頭爲核心,內容取材自芋頭專書,並轉化爲平面輸出與展件;展區設計融入族語及生活物件,部分展品由耆老與族人親自提供。

熊同鑫補充,論壇每年都嘗試不同形式,去年以織布實作呈現,今年改採策展互動,爲明年「原住民飲食文化」主題鋪路,「希望逐步強化族語使用與耆老參與,讓雅美(達悟)族教育論壇成爲文化傳承的重要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