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腺癌女患者93%不抽菸!前臺大醫曝主因:竟是「這習慣」造成
前臺大內科醫師林氏璧(孔祥琪)直言,肺腺癌和抽菸關聯低,臺灣93%肺腺癌女患者都是不抽菸的。(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好小子》男星顏正國昨(7日)肺腺癌病逝,享年50歲,震驚全臺,從診斷出來到過世僅僅經過一年。由於肺腺癌初期症狀不明顯,時常與感冒搞混,往往求醫時已經是末期。對此前臺大內科醫師林氏璧(孔祥琪)直言,肺腺癌和抽菸關聯低,反而1生活習慣纔是主因。
林氏璧在臉書粉專「日本自助旅遊中毒者」表示,肺癌有四種,其中肺腺癌和抽菸關聯較低,臺灣有93%肺腺癌女患者從未抽過煙,病竈多半從周邊肺葉生長,早期幾乎完全沒有症狀,往往發現時都是晚期了。他舉年初發現肺腺癌一期的民衆黨市議員林珍羽爲例,她不煙不酒,也沒任何症狀,就是因爲做了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才能早期發現並根治。
林氏璧說,常見的肺腺癌危險因子包括廚房油煙、空氣污染、室內空污如蚊香、燒香,若通風不良長期下來就有致癌風險,此外還有化妝品(蜜粉)、芳香劑(辣族)、壓力與過勞。其中林珍羽就是因爲廚房油煙導致肺腺癌,她喜愛下廚,習慣且長期「大火爆炒」,導致油煙中的細小粒子吸入肺部不斷刺激下,導致細胞修補頻率過高或機制異常,最終癌變。
民衆黨市議員林珍羽不煙不酒卻罹患肺腺癌,就是因爲習慣自行下廚,且長期「大火爆炒」,吸入大量油煙導致癌變。(圖/林珍羽提供)
林氏璧指出,林珍羽沒咳嗽也不會喘,是因爲肺腺癌常長在肺部周邊,未壓迫到氣管或神經,因此早期沒有痛覺。病竈呈現霧玻璃狀,內部有實心結節,形狀不規則,此時做手術切除了上方約5公分的肺葉,因爲是一期緣故,癌細胞並未擴散,也無須後續治療,只需要每半年追蹤一次,但術後肺活量會受到影響,剛出院就連爬一層樓梯都吃力,需要靠吹氣訓練恢復。
林氏璧表示目前的診斷預防的方法,就是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LDCT),能發現小於1公分的病竈。目前國健署有公費補助高風險族羣(45至74歲男性、40至74歲女性或有家族遺傳史,以及重度煙癮者),可每2年健檢一次,若不符資格,有家族史和重度吸菸史的民衆,則是自費5000至8000元可做檢查,過程5至10分鐘就可完成。
★《中時新聞網》:吸菸有害健康 中時新聞網關心您!戒菸專線:0800-6363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