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威海籍中小學生慈善大病救助工作方案出臺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通訊員 隋進凱
爲做好流動兒童的關愛保護,推進政府救助與慈善幫扶相銜接,豐富“精緻城市·幸福威海”內涵。近日,威海市民政局、威海市慈善總會印發《威海市2025年度“暖在威海·家家悅”非威海籍中小學生慈善大病救助工作方案》,攜手家家悅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爲那些在威海讀書但不是威海籍的遇困中小學生送上一份暖心關愛,最高救助每人3萬元。
威海市着力打造精緻化城鄉融合發展新樣板,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外來人員來威就業、創業,隨監護人在威海生活、讀書的非威海籍學生也相應增多。威海市民政局、市慈善總會、市社會救助服務中心經過調研,決定打破“屬地救助”慣例,對非威海籍因病致貧家庭的重病學生開展慈善大病救助。家家悅集團得知後,主動認領這一慈善項目,爲大病流動兒童撐起一把“保護傘”。
《救助工作方案》列出的救助對象爲,非威海籍就讀威海公辦小學、初中、高中(具有高中學籍)因患重大疾病導致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申請該救助,其至少一名法定監護人在威海務工2年及以上,其家庭爲低保家庭或家庭收入扣除自負醫療和教育等剛性支出後月人均可支配收入低於居住地低保標準2倍。
救助標準爲,對低保家庭患病學生,不設起付線,其住院醫療費經醫療保險、商業保險以及其他救助後,按實際自負部分20%進行救助,最高救助3萬元。對其他困難家庭患病學生,其住院醫療費經醫療保險、商業保險以及其他救助後,實際自負2萬元(含)以上的,按實際自負部分20%進行救助,最高救助3萬元。
救助資金從家家悅集團在威海市慈善總會設立的“家家悅愛心慈善基金”中列支。救助原則爲應助盡助,按照需救助人數確定救助金總額,確保符合條件人員全部得到救助。
家家悅集團自成立以來,秉承“社會責任創造價值”的理念,主動展現企業責任擔當,積極開展公益慈善活動。2019年,在市慈善總會設立“家家悅愛心慈善基金”,目前基金額370萬元,主要用於關愛兒童、老年人和環衛工人等。截至目前,家家悅集團累計向威海市慈善總會捐贈款物總值2200.3萬元,先後獲得“山東慈善獎”“全國文明單位”等榮譽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