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木頭變黃金!陽明交大打造校園樹木「第二人生」

「校園樹木循環再生」計劃,是陽明交大啓動的「2025 NYCU永續月」的重要亮點之一,校方廢料重生,經整理與設計,化身爲實用的小傢俱、花臺與工藝作品。(陽明交大提供/陳育賢新竹傳真)

颱風過後倒伏的枝幹,或是例行修剪下來的校園樹枝,過去往往被當成廢料焚燒或棄置,國立陽明交通大學,讓這些廢料重生,經整理與設計,化身爲實用的小傢俱、花臺與工藝作品,以新的姿態重返校園發揮新的價值,展現高等教育推動循環經濟的具體行動。

這項「校園樹木循環再生」計劃,是陽明交大啓動的「2025 NYCU永續月」的重要亮點之一。透過爲期1個月的系列展覽與活動,校方希望傳達「讓資源再生、讓價值延續」的理念,並提出「陽明交大永續DNA:創新、韌性、實踐」的願景,將永續價值深植於校園文化與日常生活。

「校園樹木循環再生」計劃,是陽明交大啓動的「2025 NYCU永續月」的重要亮點之一,校方廢料重生,經整理與設計,化身爲實用的小傢俱、花臺與工藝作品。(陽明交大提供/陳育賢新竹傳真)

「校園樹木循環再生」計劃,是陽明交大啓動的「2025 NYCU永續月」的重要亮點之一,校方廢料重生,經整理與設計,化身爲實用的小傢俱、花臺與工藝作品。(陽明交大提供/陳育賢新竹傳真)

「永續不是口號,而是早已寫進陽明交大的DNA。」校長林奇宏指出,校園樹木循環再生是最具象徵性的案例,這些木材曾校園內修枝後的樹枝,曾是颱風中折斷的樹木,也是陪伴球員揮擊的球棒,如今化身爲校園裡的傢俱與工藝品,「它們不只是被再利用,更是循環經濟精神的具體實踐。」

過去,這些木材一旦被當成廢棄物處理,不僅失去利用價值,焚燒更會造成碳排放。如今校方將逐步建立起完整的回收再利用機制,讓木材持續固碳,並以嶄新的形式延續生命,轉化成兼具實用與情感的作品。

爲期1個月的永續月,除了自然面向的創新,也聚焦「以人爲本的身心靈韌性」,規畫電影、藝文展演及講座,舉辦USR年報暨成果發表會、論壇、參訪與工作坊,以社會責任計劃連結在地社區與國際議題,邀請師生與社區一同呼應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

陽明交大期望透過永續月,引導師生將永續實踐內化爲日常習慣,讓每位師生都能成爲校園森林循環的參與者與推動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