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美股票型基金 火熱
隨着市場情緒回穩,歐洲及新興市場強勢回彈,推升非美市場股票型基金表現火熱,一舉包辦境內外股票型基金今年來報酬前十強。法人表示,過往美股與科技股獨領風騷,但在貿易戰與政策變數升溫下,資金流向正悄然重塑市場版圖。
統計截至23日,MSCI美國指數今年來漲幅僅個位數,不過歐洲及各新興市場指數同期間漲幅多有雙位數甚至逾二成;也因爲歐、亞、拉美市場的好表現,挹注境內海外股票型基金報酬。
理柏資訊統計至23日,摩根大歐洲、瀚亞非洲、復華華人世紀、凱基新興市場中小、PGIM保德信拉丁美洲、日盛亞洲機會及瀚亞歐洲等基金,今年來績效逾一成,引領市場多頭。
瀚亞歐洲基金經理人賴盈良表示,經過歐洲央行不斷的降息,歐盟金融環境變得更爲寬鬆,先前的貨幣貶值也有利於出口;德國與歐盟的財政支出將推動經濟成長,公共投資也有利於銀行與工業類股。
今年以來美股不再獨強,資金開始涌入歐洲與新興市場,全球資產重新配置成爲進行式,加上歐盟國家有意願開始推動改革,有助於提升企業競爭力,中長線來看仍具投資機會,建議可偏多操作。
復華華人世紀基金經理人胡家菱表示,關稅談判持續推進,將降低市場不確定性,加以美國經濟穩健、企業獲利維持增長的狀態下,仍看好全球股市下半年表現,若遇回檔建議可分批佈局。
此外,全球股市歷經近三個月反彈,多來到波段高檔,近期進入財報季檢視,可能增添行情波動可能性,因此配置佈局除了聚焦成長性高的美股AI及美國製造業迴流受惠題材之外,同時採分散配置,佈局於中、日、臺、韓及歐股,掌握全球產業趨勢及各市場利基。
針對拉丁美洲方面,PGIM保德信基金經理人江宜虔指出,雖川普關稅政策帶來短期變數,拉美受影響相對小,加上通膨回穩、財政改善,2025年企業獲利有望回升。
去年大跌近三成後,拉美股市估值偏低,具補漲空間,惟仍須留意全球衰退風險。內需股如金融、醫療、地產等表現相對穩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