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仲不肯透露底價...怎麼談?內行曝3「殺價潛規則」:別糾結要買最低
房市示意圖。記者朱曼寧/攝影
「先生,這間房子最低到底多少錢?你不說我怎麼出價啦!」穿着拖鞋的阿伯一進門就大聲嚷嚷,我遞了根菸想緩和氣氛,他卻更火大:「你們房仲最會打太極拳了!」
這是我上個月帶看時的真實場景。
在這個行業打滾十年,我深刻體會到—房仲的「守口如瓶」不是耍心機,而是一場攸關信任的生存遊戲。
上個月,同事阿明帶看一間開價2080萬的公寓,客戶陳先生不斷追問:「屋主到底多少肯賣?」阿明一時心軟透露:「2000萬應該能談。」結果陳先生立刻砍價1920萬,理由是「你都說能談了,當然要再殺一點」。
最後這間房子以1960萬成交,諷刺的是,比陳先生的出價還高出40萬。
更慘的是,另一位客戶聽到風聲後,堅持要用1920萬的價格談另一間類似物件,氣得屋主直接收回鑰匙說「不賣了」。
房仲的三重困境 信任是這行的命脈
每個屋主籤委託書時都會再三警告:「絕對不能讓買家知道我的底線!」這就像醫生必須保密病歷,一旦破功,職業生涯就可能毀於一旦。
菜市場裡,老闆說高麗菜一斤30元,客人自然會喊「100元4斤賣不賣」。房市也一樣,只是單位從「斤」變成「坪」,金額後面多加幾個零。
差別在於,屋主可能一輩子就賣這麼一次房。
經驗告訴我們,即使說「2000萬是底價」,買家通常會自動解讀成「1900萬才合理」。就像告訴追求者「聘金至少要50萬」,對方肯定會問「30萬行不行」。
堅持用20年前價格比較的大嬸:「這區以前一坪才15萬!」、嫌4樓不吉利的年輕人:「便宜120萬我就考慮」、投資客的標準臺詞:「打八折,現在簽約」...
與其糾結底價,不如掌握這三招:
每當客戶逼問底價,我總會說:「先看喜不喜歡,我們泡茶慢慢聊。」這不是推託,而是因爲一個連屋主底價都會隨便說的房仲,你敢相信嗎?
買房是人生大事,與其糾結「最低多少」,不如找個值得信賴的房仲。就像結婚前,總得先確認彼此適合,再來談聘金吧?
◎本文內容已獲 賣厝阿明 知識+ 授權,原文出處於此;未經同意禁止取用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