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禦北韓突襲威脅! 南韓「高齡少子化」陷窘境:至少需50萬兵力

▲2025年1月,南韓首爾地方兵務廳針對該年度首輪服兵役者進行體檢。(圖/VCG)

記者羅翊宬/編譯

南韓如今陷入「少子高齡化」的危機,當面臨北韓(朝鮮)侵略時,是否能夠募得足夠的兵源,成爲迫切的課題。對此,軍事專家從美軍作戰準則進行分析,考量北韓龐大的兵力優勢,南韓若要有效防禦北韓突襲,至少應該維持50萬名的常備兵力,否則將陷入戰力空洞。

根據《韓聯社》,韓國國防研究院昨(27)日發表刊登於《國防政策研究》夏季號的論文「關於南韓軍常備兵力規模的研究」,以美軍最小計劃比率(Minimum Planning Ratio)爲理論依據進行分析,結果顯示南韓至少需要維持50萬名常備兵力,纔可能成功因應北韓發動的突襲戰事。

「最小計劃比率」爲軍事作戰中評估攻防雙方所需兵力的參考指標。該理論主張,在進攻時,需達成我軍與敵軍3比1的兵力優勢;而在防守時,則需維持至少1比3的兵力劣勢,方可提高作戰成功機率。

▲南韓江原道麟蹄郡一處軍方部隊設施。(圖/達志影像)

研究指出,截至2022年,北韓的總兵力爲128萬人,南韓爲50萬人,總體兵力比例爲2.6比1,而陸軍部分的比例更高達3比1,僅勉強達到「最小計劃比率」的安全底線。然而,隨着南韓生育率持續低迷,預估到了2040年時,年滿20歲的男性人數將減少至14萬人,屆時連維持30萬兵力都困難重重。

研究團隊指出,儘管南韓的戰時作戰計劃預設在戰事初期將動員數十萬預備役兵力,並假定美軍迅速增援,但這些假設未必能在實戰中完全實現。若僅依賴現有常備軍應對北韓突襲,勝算極低。

團隊也強調,即便南韓擁有科技裝備與素質上的優勢,但面對北韓壓倒性兵力侵襲時,單靠「質的優勢」難以彌補「量的劣勢」。尤其在南韓軍方採行「防守後轉攻勢」的作戰戰略下,維持50萬常備兵力具有重要戰略意義。

▲北韓舉行建軍節75週年閱兵,由金正恩出席主持。(圖/路透)

該研究也引用俄烏戰爭作爲比較案例。雖然戰爭爆發初期,俄羅斯的總體兵力爲烏克蘭的4倍,但實際投入地面作戰的兵力比約爲1比1.3,反而落於下風,導致初期戰局受挫,顯示兵力部署與調配至關重要。

研究建議,若以北韓維持現有兵力爲前提,南韓勢必得投入至少50萬名兵力。爲了達成目標,政府應從政策面做出決斷,例如調整兵役服役月數、推動徵募與志願役並行制度,甚至考慮引進民間人力支援等多元方案。

值得注意的是,南韓國防部所提出的《2025至2029年國防中期計劃》,也已納入「維持50萬兵力」的目標,同時強調將朝「科技強軍」方向強化編制,包含提升士兵轉任幹部比率、擴充軍務員以支援後勤、行政與教育等非戰鬥職務,以及在人工智慧(AI)、太空、電磁等新領域補強兵力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