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癌控癌 健康生活
轉自:勞動午報
近年來,癌症發病率引發各方高度關注,癌症防治的重要性更加凸顯。中西醫結合防治策略憑藉其獨特優勢,逐漸受到更多的認可。癌症的三級預防指什麼?有哪些特別的中醫防癌方法?如果確診癌症,中西醫結合治療有哪些優勢?請聽北京友誼醫院中醫科副主任醫師魏華民、醫師張傳龍的科普講解。
癌症的三級預防指什麼?中醫方面可以怎麼做?
在預防癌症發生方面,現代醫學提出癌症的三級預防策略。一級預防:即避免致癌因素,如戒菸、HPV疫苗接種;二級預防:即早篩早診,如肺癌低劑量CT、腸鏡等篩查;三級預防:即規範化治療,降低復發轉移風險。
中醫在癌症預防中的方法主要體現在“治未病”的理念上,即通過病因學預防來減少癌症的發生風險。中醫強調避免外邪侵襲,提倡規律作息、保持樂觀心態、適當運動、合理飲食等,以增強體質和免疫力,從而降低癌症發生的風險。主張合理搭配飲食,避免高脂肪、高熱量、辛辣刺激的食物,多吃新鮮水果和蔬菜。提倡調和七情,避免情緒過激,保持心理平衡,推薦八段錦、太極拳等導引術,通過“以形引氣”增強體質。如果身體不適,建議服用增強正氣的中藥,調整陰陽平衡,提高機體抗病能力;如果癌症發生,可考慮配合中醫處方治療,或者進行鍼灸、推拿、藥浴等治療,通過刺激經絡穴位調節身體機能,達到防病治病的效果。
防癌飲食,中醫建議怎麼吃?
日常飲食對於癌症的預防和控制十分重要。從中醫角度說,講究“五穀爲養”,吃飯要像彩虹一樣多彩。每天至少吃夠5種顏色的蔬菜水果,比如紫色的茄子、紅色的番茄、綠色的黃瓜等等。主食儘量多樣起來。吃肉也有講究,優先選魚肉、雞肉,豬牛羊肉每週別吃太多。
注意一個大原則,不管吃什麼都要注意陰陽平衡。舉個例子,茶葉蛋的出現不僅僅是因爲味道好,而是因爲脾胃虛弱的人吃了白水煮雞蛋會導致消化不良,加點茶葉煮一下可以助消化。再拿涼菜舉例,多是加生薑汁或者芥末或者辣椒汁,有寒有熱,這樣才能平衡。
民間有說法“發物”會促進癌症復發。中醫傳統的 “發物”的概念,通俗點說就是吃多了上火,容易引起皮膚病、火熱疔瘡。從臨牀上看,多數腫瘤均有溼熱內鬱的病機存在,爲避免助溼生熱,儘量少吃。如果體質虛寒,吃點豆蔻、花椒之類也未必不可,要切記不能吃辣椒。
西醫觀點認爲,無明確證據表明單一食物致癌,但高糖高脂飲食可能促炎。中醫認爲,在進行某些治療或者疾病處於一些特殊階段時,需要執行忌口原則。比如化療期,建議忌辛辣,因爲辛辣可能會傷陰;忌油膩,因爲油膩的食物會滯脾礙胃;但可以服用一些紅棗枸杞烏雞湯,滋補氣血。治療後建議忌食羊肉、韭菜等溫燥食物,否則可能加重陰虛,可以吃一些百合銀耳羹,改善咽乾口乾症狀。
做什麼運動有利於防癌控癌?
中醫認爲,每天快走半小時讓身體微微出汗,叫“動則生陽”。建議晨起運動,而不是太陽落山之後再去運動。每週做兩次力量訓練,比如深蹲、平板支撐,可以增強肌肉,也就是給代謝“加油”。特別推薦打太極拳、八段錦。
需要注意的是,運動不能引起疲勞。很多人咬牙堅持運動,導致運動完更加累,甚至是大汗淋漓,喘息急促,這就屬於過度運動,會傷氣傷陰,直接導致免疫力下降。理想的運動是不喘不出大汗,運動完周身輕鬆,就是有效運動。
如何通過情緒管理預防癌症?
早在《黃帝內經》中,中醫就發現“情志致癌”,長期生悶氣會導致肝氣鬱結,用現代病理機制講就是會影響膽汁代謝,腸道菌羣紊亂,炎症因子增加;焦慮煩躁則會讓交感神經興奮,刺激腫瘤血管生長。
推薦一個妙招:早上敲大腿外側的膽經,晚上推大腿內側的肝經,把壞情緒敲走。
中醫四季養生法在防癌中的應用有哪些?
中醫防癌或者說預防任何疾病,都講究“跟着節氣走”。比如,春天吃香椿、喝茉莉花茶能夠疏肝理氣;夏天用冬瓜、苦瓜能夠清熱利溼;秋天燉銀耳百合可潤肺,增強呼吸道防線;冬天吃核桃羊肉溫補腎陽,增強免疫細胞活力。就像《黃帝內經》中說的“春生夏長,秋收冬藏”,身體跟着季節調整,疾病自然發生的機率就會降低。
中醫調理留意兩個關鍵點,那就是“雨水”和“寒露”,這是自然界從陽到陰,從陰到陽的兩個轉折點,是扶助正氣、排出伏邪的重要環節,一定要把握住。
□本報記者 宗曉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