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衛韌性擴編 計程車司機、大廈管理員要受訓

內政部強化社會防衛韌性,決將計程車司機及公寓大廈管理人員納入防災士訓練。圖爲桃園機場計程車司機。(範揚光攝)

圖爲辦公大樓保全爲民衆量測額溫。(示意圖,本報資料照片)

爲強化臺灣防衛韌性,擴大全民防救災量能,內政部加速培訓防災士,將以專案方式,讓計程車司機、公寓大廈管理人員接受訓練,預估今年防災士可達到10萬人。不過,相關職業工會代表19日表示,對於招訓目的,以及要做哪些事情仍然一頭霧水,更擔心受訓年齡過大和配合戰爭演訓等問題。

模擬海嘯、爆炸 數百人送醫

全臺首次全社會防衛韌性演練27日將於臺南進行,預計將模擬地震、海嘯等複合式災難,以無劇本、小規模方式進行,以貼近真實災變,賴清德總統將親自南下視導。其中演練場景包括模擬海嘯來襲,南區沿海民衆300人須緊急疏散到南寧高中;另安平港旅客服務中心模擬安平商港爆炸,200多人受傷需緊急後送至育平郵局對面廣場醫療處置。由於過去演練多僅數十人受傷、疏散,此次大規模且以民力爲主,前所未見。

外界關切民力訓練問題,內政部雖積極推動防災士培訓,並將範圍推廣至經濟部、交通部等機關,訓練對象涵蓋國家重要設施工作人員、大衆運輸營運人員、經濟部所屬事業機構、大樓管委會、村裡長及幹事等,但與目標40萬民力相差甚遠,所以今年將擴大將計程車司機、8層樓以上大樓管委會、保全人員納入防災士培訓。

協助疏散 角色編組卻不明確

消防署長蕭煥章昨表示,今年因納入常備役、替代役現役與退役等普訓,預估將可達10萬人的培訓量。消防署也與各縣市合作,每縣市每年至少要有300名的數量。內政部次長馬士元也透露,目前正專案強化辦理計程車司機,以及公寓大廈管理人員的防災士培訓。

他強調,在22種災害中,防災士的訓練主要是希望他們可以自救、互助,以工業管線災害爲例,會培訓防災士察覺危險、疏散,救災仍由專業部門負責。

不過,臺北市計程車駕駛員職業工會發言人李威爾表示,政府過去拋防災士概念就遭批評爲戰爭做準備,令大家害怕,如今又納入計程車司機,但究竟是爲應對戰時或災害?都沒講清楚,至於結訓後要被定義是何種角色或什麼編組?也都沒說。

李威爾說,若真應用於戰時,派出部隊與後備軍人後,防災士要在何種情境配合做哪些事?且計程車司機年輕到老都有,是否有年紀限制?都應有明確定義,不該模糊化讓人一頭霧水,不知該不該投入。

工會代表憂心 配合戰爭演訓

新竹市公寓大廈管理服務人員職業工會理事長高拔莘則表示,從業人員並不會覺得「額外增加負擔」,畢竟守護住戶安全,本就是重要任務。何況工會沒有足夠量能協助人員受訓,既然政府有補助課程,對業界也好。

高拔莘說,可以理解複合災害愈來愈多,因此納管範圍也有所增加,但以現況來看,參與培訓同仁年齡都偏大,且結訓的人都沒有聽說過救災項目還涵蓋戰爭期間,所以政府必須說明白講清楚。

不僅民力缺乏,政府雖已恢復1年期義務役,但淡江大學國際戰略所副教授黃介正示警,國軍目前徵兵與留營率不足,比武器裝備短缺更爲嚴峻,臺灣應該以更理性務實方式處理兩岸關係,確保爭取更多準備時間。

黃介正表示,臺灣醫療資源配置不均,外科醫生人數遠少於內科,戰時的急救能力面臨挑戰,還有電力穩定、急診室牀位數量、血漿儲備等,都是應對戰爭的重要基礎設施。他認爲,「就是要把D-Day一直往後延,延到最好沒有發生」,政府應務實處理好兩岸關係,讓臺灣在未來有更強的防禦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