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市整體緩跌!業者曝:多成交在實價登錄區間、但1類型房屋仍有漲幅

房市示意圖。記者朱曼寧/攝影

衆所皆知疫情趨緩至去年年中左右,房市熱度居高不下,基本上成交都是成交在實價登錄以上,好的案件甚至可以超過一成至一成多。且好的案件幾乎都是出來一到三天就秒殺。

但自從第七波信用管制加上關稅議題後,房市開始降溫,諸多不確定因素使得買方猶豫度大爲提升。

那麼現在房市的整體概況如何呢?有剛性需求的買方應該注意什麼情況?如何出價?該選擇怎麼樣的產品呢?

1、近期房市從成交實價登錄以上轉變至「大多成交在實價登錄區間內」

舉例某社區的兩房近期成交有四筆,落在一坪50-54萬之間,基本上我們可以從50萬去起談,但當然還是會因「格局、面向、裝潢」等等有所差異。

另外,「坪數越大,單價越低」,以同一社區來說,四房單價<三房單價<兩房單價,千萬不要被話術誤導了,這是市場通則。

2、待售物件變多,選擇性增加

若是剛性需求買方,非常建議「大量看屋」,因爲同質性的產品大爲增加,例如以前電梯兩房永遠是秒殺、抽籤用搶的狀態,但現在同時可能有5-6間在待售,在短時間內大量看屋比較並選擇「物件條件相對好的,屋主價格也相對合理」的案件勇敢下斡旋嘗試。

3、未來趨勢仍屬於「新成屋、小坪數」

這類型的案件非常保值,即便在現在市場低迷的情況下,議價幅度仍非常有限,大多還是成交在實價登錄中高點,甚至在黃金地段還是有少數微創新高,同時這類型產品也是未來大多買方選擇的趨勢(保值性高、增值性也高,尤其火車站、捷運站附近)。

至少雙北、桃園、新竹是如此,中南部降溫影響較大、熱門產品屬性也較爲不同,就不納入評估討論。

若在資金足夠的情況下,同時可以購入新成屋跟中古屋,建議入手新成屋,未來再用以屋換屋的方式慢慢換到最理想的物件。

小總結

個人認爲現在其實是剛需買方進場的好時機,在買方市場之下有議題議價,有較多物件供參考,又有較多時間可以思考評估,不像我個人去年五月換屋入手新成屋時,基本上是用搶的,沒有太多時間思考,也買在高點。

不過我都一律建議客戶「看屋時間不要超過三個月到六個月」。

因爲現在待售物件多,太多地區、產品可以選擇,看久了其實蠻多客戶會迷失,不確定自己到底要的是什麼類型的產品,是不是錯過了之前喜歡的產品。

另外,若是找雙北捷運站附近的產品…基本上跌的機率微乎其微。因爲10個買方有9.9個都想要找類似的產品,尤其是電梯2-3房。

不要浪費太多時間成本,因爲時間成本很重,這類型的案件依然在緩慢漲幅當中。

◎本文內容已獲一拳超人授權,原文出處於此;未經同意禁止取用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