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市限貸飢餓遊戲 揭「一個政府、兩套標準」困局
央行總裁楊金龍。圖/本報資料照片
最慘九二八檔期,好不容易盼來行政院大赦新青安房貸,試圖鬆綁首購族貸款限制來搶救房市。但這真的能爲因限貸令引發、延燒逾一年的「房市飢餓遊戲」(編按:指央行拉高房貸門檻,抑制買家進場,讓業者房屋賣不掉,陷入被餓死的困境)解套嗎?
綜合建商、房仲、商仲等多方看法,答案仍是否定的,關鍵癥結在於政府部門「一個政府、兩套標準」:政院放水,央行卻緊握閘門。只要央行總裁楊金龍不鬆手,這場僧多粥少、業者飢渴難解的遊戲就無法結束。都更與危老房貸的窒礙不前,正是最鮮明的前車之鑑。
一位北部建商董座分析指出,雖然行政院拍板自九月一日起,不再將新青安房貸納入《銀行法》第七十二條之二的不動產放款比率最高三成限制,但不受行政院管轄的央行,如果不同步將新青安房貸自不動產集中率中排除,就一樣無濟於事。
儘管都更與危老房貸是行政院力推的國家政策,早已明文排除在不動產放款三成上限之外,這位建商董座曾因此誤信政府並大膽告訴消費者,「買都更危老宅就可以不用擔心房貸卡關,」然而,金管會雖放行,央行卻以不動產集中度降幅有限爲由不認帳,導致該類房貸申請依舊受阻,業者形容「被政府狠狠打了一巴掌。」
「我們聽政府的話,全力推動都更危老宅,結果房貸照樣卡關。一個政府卻兩套標準,到底該聽誰的?這樣的政策落差,真的非常不負責任。」該建商董事長直言。
最嚴厲房市管制上路一年
中小型建商、散戶淪犧牲品
那麼,限貸令究竟何時纔有望解除?雖然市場傳出央行最快將於明年第一季啓動政策檢討,但真正的解禁關鍵,並不在時間表,而在數字表現。唯有由金管會與央行分別掌控的「不動產放款比率」與「不動產集中度」兩大指標出現明顯下滑,纔有鬆動的可能。
攤開數字,二○二四年六月,限貸令上路打房前,不動產放款比率與不動產集中度分別爲二六・六%與三七・四%。當時這不僅代表不動產放款比率逼近法定上限,更預告了水位將滿,沒有房貸額度可用。楊金龍因此對銀行資金過度集中於不動產深感不安,憂心美國次貸風暴在臺重演。
楊金龍隨即下令,要求全體銀行不動產放款「只准減少,不得增加一毛錢」,限貸令由此誕生,成爲臺灣史上最嚴厲的房市管制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