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市不振、債務纏身....陸房企在港迎下市潮
中國大陸五礦集團下屬地產平臺五礦地產近日宣佈從港交所私有化退市、另一家大陸民企上坤地產因年報「難產」被強制摘牌。今年以來,已有首創鉅大、大悅城地產、北京建設、 中泛控股和上坤地產等多家房企宣佈從港交所退市。分析認爲在房市不振下,短期內,仍會有更多上市房企退市。
據大陸自媒體西安地產不完全統計,從2023年4月新力控股集團退市開始,截止2025年10月24日,已經有25家上市房企退市,其中A股13家、港股12家。再加上已經官宣私有化退市的五礦地產、大悅城地產,以及27日開始強制退市的上坤地產,這意味着有29家上市房企已經確定退市。其中,不乏世茂、陽光城、中南、藍光、泰禾等曾經的千億房企、中國TOP20房企。
大陸房產調研機構中指研究院統計,今年以來從港股退市的大陸房企分爲兩類:一類是主動私有化退市,包括首創鉅大、大悅城地產、北京建設和五礦地產,主要原因是業績承壓、市值較小、失去了融資平臺價值,且增加上市地位的運營和維護成本;另一類是被動退市,連續停牌超過18個月,觸發了港交所退市條件,比如銀城國際控股、中泛控股和上坤地產等。
界面新聞報導,上海易居房地產研究院副院長嚴躍進分析,系列退市事件折射出房地產行業深度調整期的資本重構趨勢。在市場調整和企業發展的雙重影響下,部分企業以多種形式加速出清。從資本市場的角度來看,一些股票資產面臨流動性低迷、股本融資功能喪失的情況下,疊加市場的深度調整,自然會認爲資本市場已失去價值發現功能,進而會有退市的操作。
然而,目前仍有許多房企在自救,比如金科通過司法重整和引入戰略投資人的方式解決了債務問題,通過司法重整,引入戰略投資;融創則通過債務重組和聚焦核心業務來維持上市地位,積極推進境內外債務重組,境內154億元債務完成重組;境外95.5億美元債以「債轉股」爲核心方案獲得債權人支持。
另一方面,從市場角度來看,過往因註冊制、上市標準靈活與國際資本聚集地而成爲大陸房企上市首選地的港交所,隨着大陸AI科技發展,加上大陸官方有意調整,港股現在成爲科技股的溫牀。比如深度聚焦大陸核心科技資產及AI產業鏈的恆生科技指數ETF20日規模達港幣443.91億元,較年初激增214.16億元,突顯科技題材正成爲當前拉動港股的主要動力。
今年以來,已有首創鉅大、大悅城地產、北京建設、 中泛控股和上坤地產等多家房企宣佈從港交所退市。分析認爲在房市不振下,短期內,仍會有更多上市房企退市。(中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