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市7大真相 長線趨勢仍看俏
綜合內政部、金管會、主計總處與市場數據觀察,房市實際情況遠比外界想像穩健。(王莫昀攝)
臺灣房市近年在政策調控、國際經貿環境挑戰下,交易量減少,引發市場對「解約潮」、「房仲歇業潮」甚至「房價崩跌」的憂慮。但綜合內政部、金管會、主計總處與市場數據觀察,房市實際情況遠比外界想像穩健,甚至在經濟、金融、供需結構及股市資金推動下,展現韌性,長線動能仍被看好。
整理房市「七大真相」,揭示當前市場全貌與未來走勢。首先,對於房市近期頻傳「解約潮」、「房仲倒閉潮」,引發市場恐慌。然而,根據內政部最新報告,實際情況並未如傳言嚴峻。
解約潮席捲全臺?並非事實
內政部表示,經統計110年7月全面實施預售屋實價登錄至114年6月簽約的預售屋買賣案件中,解約案件共計4418件,其中自去年9月實施選擇性信用管制至今年6月每月平均爲240件,較去年9月以前每月平均144件增加,但就整體交易情形觀察,解約案件約佔全部買賣交易40萬件的1.1%,比例相對有限,並無傳聞中的解約潮席捲全臺情形。
更值得注意的是,房仲業並未出現所謂的「歇業潮」。110年至113年,仲介業者因市場熱絡每年平均淨增515家。即便114年上半年交易降溫,全國新開371家、歇業305家,仍呈現淨增66家,總數達9293家。顯示市場雖受政策影響,但產業並未陷入全面萎縮。
其次,受央行選擇性信用管制、《銀行法》第72-2條上限規範,對民衆貸款買房造成影響,引發民怨,對此,行政院長卓榮泰要求銀行的「水龍頭開大一點」,金管會、財政部兩大財金部會日前聯手,針對「首購族」、「自住型買方」、以及「已取得銀行貸款承諾額度」等三類貸款,要求銀行不得任意拒貸,同時要求公股行庫滾動檢討房貸可用額度,加速釋出可用額度。金管會提醒,若遇房貸相關爭議,可撥打銀行公會申訴專線(02)8596-2345,或至公會網站「銀行購置住宅貸款資訊揭露專區」查詢各銀行總行之專責申訴窗口;亦可致電金管會代表號(02)8968-9665進一步瞭解相關處理機制。
今年經濟成長率 可望上修
第三、房市的穩健,最根本的支撐在於經濟體質。主計總處日前召開「第三季國民所得評審會」討論當前經濟情勢,並修正經濟預測,由於第2季GDP超乎預期,加以7月出口成長逾40%,遠高於原預測,研判今年經濟成長率不僅可以保三,還會在原預測3.10%的基礎上,繼續上修。相關表現,也強化市場對經濟基本面的信心。
第四、除整體經濟成長,臺灣人均所得也持續攀升。主計總處預估,2026年臺灣人均GDP將首度突破4萬美元,達到4萬1019美元。
第五、土地交易市場續創高價,優質地段土地搶手。房市另一個關鍵支撐來自土地市場。戴德樑行統計,2025年上半年土地交易總額約870億元,雖然量縮,但價格續創新高。如臺中水湳經貿園區逢大段的創新研發專用區,每坪土地成交價101萬元,刷新區域新紀錄。另內政部最新公佈的第63期都市地價總指數也顯示,全國都市地價總指數、住宅區或商業區等指數,皆呈連14期上漲。
地價漲 推升房價房租走揚
第六,地價上漲、房價推升、房租調漲,3者環環相扣。內政部最新都市地價指數出爐,全臺地價已連14漲,創下7年來最大單期漲幅,12縣市更已連漲11期!其中六都全數漲逾2%,高雄市以4.55%稱冠,新北、臺北緊追在後。熱區榜Top20由高雄楠梓、仁武、橋頭強勢領漲,北臺灣僅新莊、林口擠進前十。專家預測,2025年六都高價區漲幅將趨緩,重劃區、科技廊道與中南部新興工業區仍有上漲空間。租金表現上,高雄、新北、新竹、臺南等區房租漲幅同創新高。這也意味,房價、房租同步上揚,地價續強已成趨勢。
第七、臺股突破2萬4500點,有機會再創新高。資金面亦是房市的重要觀察指標。臺股近期突破2萬4500點大關,市場更看好有望挑戰2萬5000點新高。法人分析指出,在美國9月降息循環啓動、關稅風險淡化下,外資持續流入,資金熱潮不僅推升股市,也增加房市動能。對高資產族羣而言,房地產與股市依舊是最重要的資金配置工具,形成「雙資產效應」。
在七大真相支撐下,專家表示,房市並未如部分言論預期崩盤,且在經濟成長率、民衆平均所得創高,長期趨勢仍然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