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萊豬立院臨時提案要求查廠 食藥署:提升抽驗率至5成
立法院社福及衛環委員會今天通過臨時提案,要求加強查廠,針對進口來臺肉品廠,加強派員查廠,同時針對進口豬肉,要求提升查驗比率。記者林琮恩/攝影
澳洲進口豬肉驗出三批含萊克多巴胺,引爆食安疑慮。立法院社福及衛環委員會今天通過臨時提案,要求加強查廠,針對進口來臺肉品廠,加強派員查廠,同時針對進口豬肉,要求提升查驗比率。衛福部食藥署長姜至剛承諾,將把進口豬肉邊境查驗比率,由目前2%至10%,提升至20%至50%。
立院今天就萊豬議題攻防,立委王育敏等人提出臨時提案,經跨黨派立委及官署討論後,決議通過內容共四點,一、針對進口來臺肉品廠,加強派員查廠;二、假口豬肉提升查驗率;三、落實產地標示,肉品自大到小,從進口商、肉品廠,隨販售通路下到店頭、攤商,讓消費者一目了人、自由選擇,同時也可清楚溯源;四,未依規定標示,標示不實或檢驗不符標準業者必重罰。
食藥署在邊境抽批驗出高達70.24公噸含萊劑冷凍澳洲豬腳。王育敏指出,目前已有三批澳洲豬肉驗出萊劑,食藥署在未派員查廠情況下,就允許澳洲豬肉進口,但執政黨109年執政時,曾承諾未查廠就不許進口,食安標準下降,現在的卓榮泰內閣不如當年的蘇貞昌內閣,強烈要求食藥署比照辦理,赴澳洲查廠。
姜至剛說,109年行政院農委會防檢局時代,就承諾系統性開放澳洲豬肉進口,這是基於信賴保護原則,不過,因應國會提出要求,食藥署將積極安排查廠,但目前面臨預算問題,若要赴澳查廠必須籌錢;另,澳洲本來就是允許使用萊劑飼養豬隻的國家,過去赴國外查廠是要查養豬場是否使用萊劑,但澳洲「不用查就知道了。」
立委黃秀芳關注萊豬流向。她表示,民衆常購買加工豬肉食品,如在市場買散裝豬肉,由豬肉製成的貢丸等產品,未來消費者該如何得知吃下肚的豬肉製品,是否可能含有萊劑?對此,姜至剛表示,任何豬肉產品,不論散裝或包裝貢丸,依規定都需要標示原料豬肉產地,這一直在進行,販賣場所依法必須揭露。
王育敏說,食安法規定,任何食品添加物都要標示,就連在超商買一顆飯糰,都能看到包裝上明列原料、添加物含量,衛福部至今卻不願公佈萊豬流向,民衆應該要知的權利,有選擇權,「連營養成分都要標示,萊豬卻不用標示,國人對國內食安只會愈來愈恐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