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靜曾陷“間諜門”被迫離開央視,一生未婚,44歲含冤病逝

方靜是央視衆多主持人中,極少擁有博士學位的大姐大之一。

她不僅在屏幕前展現出高超專業水平,在幕後也非常勤奮刻苦,始終保持高標準,正是她的才華和努力使自己成爲同行業中的佼佼者,獲得領導和觀衆的尊重和認可。

然而在2009年,方靜主持事業蒸蒸日上之時,卻因一篇100字的微博讓她陷入一場說不清道不明的“間諜門”,失去終身熱愛的主持工作和光輝前途。

正當大衆都在等待她重回巔峰之時,沒想到卻傳出噩耗。

央視主持初長成

方靜1971年生於北京,在那個年代,人們對學習並不重視,普通老百姓的人生軌跡,就是學校畢業後到工廠上班,混個一技之長後結婚生子,和父輩一樣走完人生。

但方靜並不想這樣,她一直在努力學習,成爲人們眼中別人家的孩子,更是在高考中以優異成績考進北京廣播學校,進入到播音系學習。

大學期間,方靜積累了豐富的社會經驗,爲自己爭取到很多表現機會,是學校裡的風雲人物。

畢業後,方靜被老師推薦到中央電視臺海外中心欄目組進行爲期三個月的實習鍛鍊。

由於她長相併不是十分美麗,前期工作也是默默無聞,領導認爲如果再沒有什麼出彩表現,只怕以後要與央視無緣了。

正當她感到迷茫之時,一次採訪任務,改變了方靜的人生。

當時,中央電視臺需要對國足外籍主教練施拉普納在中國的生活,工作情況進行一次深度訪問。

方靜在大學時期曾經苦練的英語本領,這次終於派上了用場。

她在採訪中一口流利的美式英語引得教練哈哈大笑,又用機智幽默的語言回答對方提出的問題,完全不輸英語科班出身主持人的應急能力,頗有大將風範。

這期節目經《中國報道》欄目播出後,不僅驚豔了上級部門,更讓不少觀衆記住了這個充滿自信,侃侃而談的姑娘。

沒過多久,方靜站在了自己夢寐以求的主持人崗位上。

名嘴方靜一鋒芒初見

剛進電視臺的新人,都要從最基層開始,方靜深知,這不是歷練結束,而是另一項挑戰的開始。

爲了給觀衆帶來良好的視覺感受,她開始向老一輩播音員請教,連說話時的動作和微笑弧度都會刻意模仿。

就這樣,她找到了自己的主持風格,沉穩大方,條理清晰。

恰逢《中國新聞》欄目正在組建,需要主持人,方靜幸運地被選中,挑起大梁。

《中國新聞》在她的主持下收視率火爆,併爲此開啓它們的七年情緣,方靜端莊大方,親切自然的屏幕形象更是得到觀衆一致認可。

方靜深知央視是國家媒體中心,無論從哪個角度來看,都要站在事物最前端,與世界接軌也是必然的結果。

出於對未來的考慮,1996年,她考入北京大學社會系研究生學習深造,後又主動申請去美國學習,去福克斯新聞集團考察交流。

從那以後,方靜的主持人之路越走越順,主持的都是央視經典熱播欄目,從《東方時空》到《焦點訪談》,再到《國際觀察》。

她盡心盡責將其表現到最佳,受到領導和同事一致稱讚,成爲一個內外兼修的“名嘴”主播。

她不知道的是,在不久的將來,她的職業生涯經過短暫輝煌後,即將隕落人間。

事業盡毀,抱撼離世

2006年7月,央視推出一檔全新節目《防務新觀察》,宗旨是通過報道國家防務新聞,加上主持人與特約嘉賓互動,擴展大衆視野,提高全民國防意識,很快方靜就在臺裡推薦下擔任此節目的主持人。

2009年6月9日,北大某教授署名“阿憶”在自己微博發佈了一篇關於《考試作弊已經實現現代化》的論文,其中有這樣的一段話:

此言一出,一片譁然,在網絡上引起軒然大波,一時風光無限的方靜被推上風口浪尖,瞬間成爲輿論高峰。

方靜作爲一名央視主持人,時常會接觸到一些保密消息,雖然並不會播出,但還是有些瞭解,所以一旦說央視主持人和間諜扯上聯繫,肯定是爆發性的新聞,官方也馬上開始對方靜展開調查。

更爲重要的是,寫博客的阿憶可不是什麼無名之輩,他是北大新聞傳播學院副教授,與方靜是同行,兼職央視主持人與策劃人。

並且此篇文章的發表時間剛好卡在方靜停止《防務新觀察》錄播的時段,當時她沒參加其它央視的節目錄制,正在等待上級重新安排新工作,這更加劇了大衆對此事的關注。

起初方靜並沒在意這些網絡言論,仍然安心做着本職工作,因爲她知道清者自清,沒必要對這種流言蜚語做過多解釋。

可她的沉默卻讓另一方興風作浪,速度挑起吃瓜羣衆的好奇心。

因爲對方北大教授的身份加持,令原本就可辨別的謊言變得迷離撲朔,亦真亦假。

到了6月11日,方靜終於做出迴應,拿出法律武器來維護自己尊嚴,並表示:“我永遠不會出賣自己的祖國”。

後來,人們才發現這個阿憶是因爲嫉妒方靜事業紅火,故意抹黑她形象,之後他在網上誠懇做出道歉,並將之前詆譭方靜的那篇文章也刪除了。

阿憶始終沒想過,自己的行爲使方靜事業受到嚴重挫折,出此類新聞對一個主持人來說是一個毀滅性打擊,足以摧毀一個人的後半生,爲了不給央視產生負面影響,方靜選擇了辭職。

從此她越來越鮮少在各類節目中露臉,從偶爾出現到完全消失,一個優秀主持人就這樣悄無聲息淡出公衆視野。

大家再次見到方靜時,己經是兩年之後,2011年她擔任《方靜兩會視線》主持人,她的出現將此前的“間諜”標鑑徹底粉碎。

然而時過境遷,就算終結了流言,方靜再也回不到曾經的崗位和燦爛人生了。

直到2015年,大家纔在俄羅斯紅場大閱兵實況轉播中重新看到她的靚麗身影,她沉穩的主持風格與優雅的聲音,無不讓觀衆感慨:“方靜風采依舊不減當年”。

人們本以爲這是她復出的機會,卻沒想到事情並沒如其所願。

在那次主持過後,方靜再度消失在衆人的視線中,沒有人能想到,這次竟然是永別。

2015年11月8日,她再次與公衆會面成了:“方靜因爲癌症晚期不治身亡,在臺北逝世,年僅44歲,一生未婚”這則冰冷新聞。

不少網友發出感慨:這樣一個好女孩,竟落得個人在他鄉抑鬱而逝的結果,實在令人惋惜!

語言真是一把雙刃劍,它能將一個人捧上雲天,也能打入塵埃。

都說人言可畏,現在網絡上許多消息,確實讓大衆無法做出客觀判斷,稍有不慎就會陷入造謠者套路,成爲推動某件事的巨大浪潮。

方靜做爲一代名主播,被網上莫名須有的文字,而冠上所謂“間諜”的罪名,葬送一生事業,直到去世也未能完全解決,足見人心之險惡。

詆譭可能是圖一時快,但卻能幹悼別人苦心經營的一切,不知阿憶是否會愧疚一生,但這件事告訴我們,沒證據就別去傷害,永遠不要小看語言的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