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價跌了怪中介?業主罵罵咧咧,到底誰在攪渾水?

要是你所在的小區冒出個 “低價攪局者”,你會不會氣得夠嗆?

駿景花園有業主在小紅書吐槽,有業主竟然以285萬的總價賣掉了85平的北向兩房,摺合單價才3.35萬/㎡,這麼低的房價,把小區裡其他人的路都堵死了!

來源:小紅書

今年三月,駿景花園成交了一套78.2㎡的北向兩房,總價爲320萬,均價爲4.09萬/㎡。

這樣一看,差距確實不小。

帖主也表示,雖然是因爲負債才把房子出了,但是低的這麼誇張,讓小區裡其他人怎麼辦?

有網友在下面評論,每個小區的最低價房源,中介都說是因爲業主負債。

來源:小紅書

這話一出,一下子就引發了網友的強烈共鳴。

來源:小紅書

那說實話,小區價格下滑,到底是不是中介拉低的?

中介的“千層降價套路”

大多數人都覺得是中介的鍋,確實,因爲不少中介的套路實在讓人防不勝防。

隨手一搜,大部分都是吐槽中介PUA業主的帖子,字裡行間都是無奈。

來源:小紅書

總結一下,中介最慣用的伎倆就是兩頭騙!

什麼意思呢?

就是業主把房子交給中介,標價是1200萬。

那有些中介就會把這套房源標價爲1000萬放在其他的平臺上吸引客戶,其實就是真房源假價格,欺騙買家有這麼便宜的房源。

這麼一來,結果無非兩種。

一,業主被迫降價把房子賣出去;二,業主咬死價格不賣,中介就順勢把這些被低價吸引來的買家,引流到自己手頭其他價格合適的房源上。

更讓人糟心的是,中介也不會放棄“勸說”業主降價,例如“現在不降價明年更慘”、“隔壁小區已經跌了20%”、“別人的更便宜,你現在不降根本不可能賣出去”...

來源:小紅書

甚至拿法拍房的低價來對標正常房源,完全不管房子本身的戶型、樓層、裝修等實際差異,一門心思就想讓業主降價。

有人可能會疑惑,中介難道不想賣高價多拿佣金嗎?

他們當然也想。

但現在市場行情變了,對部分中介來說,快速成交>高價成交,所以只要成交就OK,其他的,管他呢。

房價這盤棋,

從來不是誰能說了算的

罵歸罵,但也得說句實在話:房價這盤棋,從來不是誰能說了算的。

中介只能算是推手,最終決定價格的還是市場。

也是這麼巧,在開篇帖子的隔壁正好就是另一位駿景花園的業主在尋找中介賣房。

81平兩房,售價270萬。

就算不砍價,這價格也已經低於市場價了。

可評論區更扎心:“200 出頭才合理”“蹲個 200 萬”“等降到 150 萬再看”……

越看越心酸。

主要原因還是,市場下行,賣家砍價可能比中介更兇狠。

廣州目前掛出的二手房已經有14.4 萬套,貝殼頁面上房源堆成山。

如果不是孩子上學等剛需,多數人根本不急,可以慢慢等慢慢選,現在的議價權早已滑向買家手中。

回頭看看2021年,駿景花園房價衝到6萬/㎡時,咋沒人跳出來罵中介 “把價擡太高”?

市場熱的時候,買家搶着上車,房價往上衝;現在行情淡了,急着套現的、猶豫觀望的、咬牙硬撐的業主混在一起,有人願意低價拋,有人想扛着等回暖,價格有波動本就是常態。

房價這東西,有時候就像手裡的沙子,攥得越緊漏得越快。

業主想保值,中介想成交,天生不同頻。

不管是買房還是賣房,更該看清的是本質:房價,最終是靠房子本身的“底氣”撐起來的,不要被那些急着開單的話術給帶偏了。

誰家的房子不是攢了大半輩子的心血?它的價值該由它自己的真本事和市場的實際情況說了算。

畢竟,誰的家都該被認真對待,而不是變成別人衝業績的犧牲品。

最後插播一則消息:想了解更多買房優惠,獲取一對一買房資訊服務,掃描二維碼加我們!

免責聲明:

本文對項目或產品的介紹,對項目周圍環境、交通、教育資源、商業配套及其它公共設施的介紹,均旨在提供相關信息,不作爲任何購買要約,不意味着本公司對此作出承諾。本文涉及面積均爲建築面積。買賣雙方的權利義務以雙方簽訂的《商品房買賣合同》及附件等協議爲準。本文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