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骨鬆 趁年輕補鈣質存骨本

人的骨質約在20至30歲達巔峰,接着逐漸下降。醫師建議,民衆應及早補充鈣質,預防中年後骨鬆、骨折風險。(王家瑜攝)

我國65歲以上長者平均每7人就有1人罹患骨質疏鬆,醫師指出,骨質約在20至30歲達巔峰後逐漸下降,但國人鈣質攝取卻未達每日建議量6成,呼籲民衆及早補充鈣質,多運動、曬太陽,飲食可多吃牛奶、魚、豆類,並適當補充保健營養品。

不只老人會面臨骨質疏鬆問題,中華民國口腔齶面外科專科醫師唐櫻翠指出,人體骨質在20至30歲時達到巔峰後逐漸下降,若年輕時未累積足夠「骨本」,中年後難以延緩骨質流失速度,增加骨鬆、骨折風險,呼籲從兒童、青壯年到中老年,都應攝取充足鈣質。

衛福部建議成人每日鈣質建議攝取量爲1000毫克,但國人鈣質攝取量嚴重不足,也是所有礦物質中攝取量最差項目。唐櫻翠提醒,長期缺乏鈣質可能讓骨骼逐漸脆弱,初期可能毫無症狀,一旦發生跌倒或碰撞就易引發骨折,影響行動和日常生活,甚至造成失能、死亡。

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理事長陳崇桓強調,骨質疏鬆症應比照慢性病積極預防,對於骨密度偏低、骨鬆或曾發生脆弱性骨折的高風險患者,應調整生活與營養,積極搭配藥物使用,降低骨折風險。民衆可透過「骨質疏鬆症自我評量表」自我篩檢,根據體重與年齡,快速判斷風險,再經由醫師提供個人化骨密度檢測建議。

唐櫻翠建議,4大族羣應特別留意鈣質補充,包括兒童與青壯年,處於骨質衝刺累積的關鍵時期;中老年族羣隨年齡增加,骨質逐漸流失,更需要補充鈣質降低骨折風險;孕婦與哺乳期女性,身體需供應胎兒或乳汁所需鈣質,若攝取不足將動用母體骨骼中的鈣質,增加自身骨質流失風險;愛喝咖啡、茶者也要注意,咖啡因會加速鈣質流失。

鈣質攝取方式,除了適當運動、多曬太陽,牛奶、魚、蝦、豆類等食物皆可協助鈣質補充;現代人生活忙碌,較難兼顧飲食、運動與作息,也可透過適當補充保健營養品,幫助身體維持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