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電動公車起火 善用「智慧充電」
北市大都會客運一輛電動公車,六月十六日晚上在臺北市區敦化北路發生火燒車,當時因車輛儀表板出現紅燈警示電池異常且動力減弱,駕駛隨即警覺靠邊,並立即請車上七名乘客下車,然後車身右側突然爆炸起火,所幸已及時疏散乘客,無人傷亡。
目前初判是電池故障,臺北市公運處已要求電動公車製造商儘速查明起火原因,並提出相關改善方案。公運處也與交通部、國家運輸安全調查委員會一同調查起火原因,要儘速排除同型車輛的危險性;在確認安全無虞後,該批電動公車纔可以再次營運。
此次電動公車行駛間起火,連同去年臺中北屯區公車停車場,九輛已停業、放置一年的四方電巴因鋰電池過度放電造成熱失控而起火,不但電動公車安全性引起關注,交通部與環境部推出的「二○三○客運車輛電動化推動計劃」是否受影響亦受矚目。消基會則從消費者角度,呼籲主管單位與業者加強民衆搭乘電動公車的安全風險管理,尤其是行動不便的身心障礙者與高齡者,如遇火燒車該如何及時逃生?
電動公車起火主要與鋰電池有關,包括過度充電放電、外力撞擊、電池瑕疵、內部短路、高溫環境下電池易發生熱失控、車輛電池管理系統(BMS)設計不良而無法有效監控和保護電池等因素,都可能導致電池過熱自燃風險,甚至引發火災。因此選用安全性高的鋰電池技術、加強對鋰電池的保養維修與保護,並注意充電安全,是預防電動公車火災風險的必要措施。
目前市面上的電動公車主要採用三種電池技術:鋰三元電池、磷酸鋰鐵電池與鈦酸鋰電池,各有優缺點。其中鋰三元電池因使用鎳、鈷、錳等元素,能量密度高、低溫性能好,但熱穩定性較差,在高溫環境下較容易發生熱失控,安全性較低;尤其在高溫環境中若加上外力撞擊,較容易發生火災事故,需要通過技術改進和安全設計來解決。
如從電池起火的風險管理評估,建議儘量選擇熱穩定性、耐高溫及安全性較高之磷酸鋰鐵電池或鈦酸鋰電池;其中磷酸鋰鐵電池因不含鎳、鈷等重金屬,對環境污染較小,更符合環保要求。而鈦酸鋰電池因能快速充放電、運轉時間長,適合長距離行駛的公路與國道客運。
不論使用哪一種電池技術,都須善用工研院的「智慧充電管理調度系統」,以車隊爲主體,根據每輛車的電量、路線與班表,自動排定最佳充電時機,並運用滾動式改善調整機制(PDCA)與AI遠端監控,有效預防電池過熱或短路。
電動公車因車禍撞擊容易起火,更難以滅火,客運業者應着眼近來自撞事故增多的高風險趨勢,加強電動公車駕駛因身心狀況不佳、分心恍神自撞的風險管理,並在起火的應變控制上,做到遇緊急情況時能於一分鐘內完成疏散逃生,尤其應加強行動不便、身心障礙與高齡者及時逃生的相關設備、措施與演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