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產,終於上演大逆轉
文/樂居財經 劉治穎
隨着傳統旺季“銀四”拉開帷幕,房地產市場正局部回暖。
全國重點城市成交數據飄紅,新一線城市表現尤爲突出。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25年4月中旬,武漢、成都等城市新房成交量突破萬套,價格下行趨勢趨緩。
具體來看,武漢新房成交近2萬套,武漢主城區大平層、科技住宅項目去化率超過80%,部分項目開盤即售罄。
成都則以“速度”刷新紀錄:一熱點樓盤188套房源28秒清盤,今年以來住宅成交總量已近9萬套。
上海豪宅市場“日光盤”頻現。僅在3月,上海就有3個均價超過10萬元/平方米的高端項目入市,其中,兩個項目均實現了“日光”。
易居研究院數據顯示,在全國50個樣本城市中,一線、二線及三四線城市新建商品住宅成交面積3月份環比增速分別爲111%、101%和67%。
市場回暖的背後,是政策工具箱的持續發力。克而瑞監測顯示,一季度,全國至少已有66個省市出臺124次穩市場政策。其中,12省市推進“好房子”建設、33省市公積金政策優化、20省市推出各類補貼和稅費優惠、11省市優化供給側管理、10省市加強城市更新與融資支持、13省市保障性住房擴容等。
自2025年全國兩會首次將“穩住樓市股市”寫入總體要求,並明確“建設好房子”作爲產業轉型方向後,各地相繼打出政策組合拳,從解除行政限制到創新金融支持,形成多維度市場託舉力量。
南京"房七條"新政實施半月成效初顯,政策取消住房轉讓限制後,二手房掛牌量周環比增長120%,帶看量提升75%。
與此同時,西藏、常州兩地差異化補貼政策形成示範效應——前者以3%購房補貼普惠剛需羣體,後者針對改善型需求實施精準資助,政策實施首周即帶動商品房簽約量環比增長40%。
華泰證券則發佈研報指出,自926新政以來,政策空窗期已逾半年,但市場成交熱度並未消退。高頻成交數據顯示,2025年第一季度,重點44城新房和22城二手房成交面積同比分別增長2%和34%,其中3月增速分別爲3%和38%。
針對政策傳導效果,易居研究院副院長嚴躍進表示,當前多地密集解除限購、限售雙重約束,正在構建更爲寬鬆的交易環境,有效提振了市場信心,尤其緩解了購房者對資產流動性的顧慮,推動購房意願升溫。結合今年一季度全國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的態勢,疊加重點城市土拍市場出現的積極信號,今年二季度購房交易活躍度有望延續上行趨勢。
值得關注的是,土地市場的積極信號爲行業注入新動能。4月以來,重點城市土拍溢價率回升至12.5%,較去年同期提高8個百分點。華泰證券在研報中預測,隨着二季度的到來,房地產行業正迎來新的增量政策窗口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