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程豹豹8/問界M9:40萬vs50萬,兩大品牌旗艦差異居然這麼大?

在我去年回國試駕的時候,自主品牌雖然已經強勢崛起,但賣到30萬元以上的自主品牌並不算太多,只有蔚來、理想、極氪、騰勢、紅旗、阿維塔、坦克、嵐圖這幾個品牌而已,而超過50萬的品牌還幾乎沒有。

但到了一年多以後,30萬元車型已經是家常便飯,超過50萬元、開始脫離“高級”定位,而進入真正“奢侈品”範疇的自主品牌也越來越多。

而我這次最後試駕的四款車,價格都達到了30萬元以上,也有兩款進入到50萬元以上的區間。分別是方程豹豹8、問界M9、小鵬X9,和理想MEGA。它們都是各自品牌的旗艦,集中展現了各個品牌最強的造車實力。

這一篇就先來聊聊兩款旗艦SUV車型——方程豹豹8和問界M9。

01

我眼中的方程豹豹8

2023年推出的方程豹品牌與仰望品牌在差不多的時間發佈,是規模迅速擴大後的比亞迪利用強大的工程研發實力,向上去獲取更多單車利潤的重要一步棋。

在競爭對手長城汽車的坦克品牌持續成功以後,方程豹品牌也瞄準了硬派越野車領域,但全系都沒有燃油車——全部採用插電混合動力。

看到豹8的第一印象是這款車的力量感很強。它的車長其實並不算太長,雖然紙面數據有5195mm,但其實如果扣掉後面的全尺寸備胎,也就只有4.9米多。但它的車高有1米9,車寬接近2米,而且車架非常粗壯,整備質量高達3.3噸,體量着實不小。

實際車內的空間則算是中規中矩。

如果以5195mm出自http://www.ynjtls.cn/Tlues.asp出自http://www.pptut.cn/c6Jon.asp出自http://www.zywit.com.cn/42B15.asp出自http://www.wkak61.cn/S0b9V.asp出自http://www.aldgjz.cn/06cTx.asp出自http://www.tp40.cn/L747a.asp出自http://www.zbxixi.cn/ZQF14.asp出自http://www.lczmy.cn/dS7xu.asp出自http://www.bhzyhy.org.cn/h6Jza.asp出自http://www.ph756.cn/9C49z.asp的車長來看,它的縱向空間其實很有限,以我1.86米的身高,如果正常前兩排都調節到剛好比較舒適的位置,第三排是坐不進去的。不過如果儘量壓縮一下,也還剛好夠坐,特別是第三排的坐高不低,頭部空間也還尚可,對於一般家庭,如果將個子最高的乘員和小孩都分散到左右兩側,大體還是都能坐下。

整體乘坐空間介於這次回國試駕的零跑C16和奕派008之間,考慮到4.9米出頭的實際車身長度,其實已經超出了預期。

不足之處則有兩點,一個是第一排的頭部空間相對有限,因爲車門上門框處的車架比較粗壯,個子高一點的人每次上車都有點要頂頭的感覺,實際坐到車內開揚感也一般;另一個則是三排都使用的情況下,後備箱幾乎沒有多少可用空間,甚至連登機箱都不太放得下了,所以乘坐6-7人加上行李進行長途旅行是不太行得通的——更多使用場景是城裡使用的時候多兩個座位、能乘坐更多家人;五人長途旅行時則是後備箱巨大,重點在適用場景的靈活性。

內飾給人的感覺不如外觀得分高。豹8的外觀很不錯,雖然談不上有什麼獨特特色,但方正的造型,增加了視覺寬度的C柱處理,齒輪形狀的輪轂,以及各種小的外飾細節,會讓它比一般的硬派越野車顯得更具活力和動感,也要比坦克500等競爭對手顯得也要年輕不少。

但它的內飾設計就要遜色一些,雖然內飾的用料很不錯,也能看出想盡力融合豪華感和野性,但整個內部裝飾的元素過多,顯得有點隨意。加上車內有太多的顏色、形狀和線條,副駕娛樂屏的尺寸不算太大,也會被周圍黑邊襯托得略顯小。

另外,方程豹的帝瓦雷音響遠比比亞迪品牌的丹拿音響素質要高,低音炮功率很高,但是解析力卻不算好。

整體上,豹8的內部比外觀來看顯得更偏土豪風,比較炫酷,材質用料都很不錯甚至顯得用力過猛,卻少了一點這個成本該有的高級感。

再聊一下豹8的動態感受。

好的地方是豹8的動力系統像比亞迪集團的所有車型一樣,極爲平順,響應也很快。雖然是有大梁的硬派越野車,但方程豹並沒有像坦克一樣採用更針對越野的P2電機+多擋位變速箱的構型,而仍然採用經典的P1P3構型,開起來也就更像混動車而不是燃油車,油耗以它的體重來說,可以算是驚人的低。

行駛穩定性也非常出衆,雖然有1.9米的車高,但過彎變線給人很強的信心,側傾抑制很不錯,這一點與較大的車重和車身剛性有關。

豹8的靜謐性也非常好,即使在發動機起機的狀態下,動力噪音也很小,其他各種噪音也都得到了很好的隔絕,相比這個價位的傳統豪華品牌有明顯優勢。

但豹8的減震明顯調得比較硬,雖然過大的溝坎懸掛的動作也比較乾脆,車身姿態比較穩健,但傳到車內的衝擊會比較明顯。它的路面反饋和操控信心做得足夠好,但舒適性存在明顯的劣勢。

總體而言,豹8是一臺做得有些粗獷的車,這也符合它作爲一臺新能源硬派越野車的定位,從定位上來看,這臺硬派車想必也不會符合所有人的喜好。問界M9則完全不同。可以說,它是我目前試過的自主品牌車型中,將各方面的“豪華感”都做到極致的車型。

02

我眼中的問界M9

問界M9的外形設計存在一定爭議。它的輪廓確實比較像GLS,但就個人看來,整體外形處理得比GLS更爲修長優雅和沉穩,給人青出於藍而勝於藍之感。配合上更高級的車漆質感,有一種不怒自威的氣場。

M9的內飾設計也很成功。大面積的實木裝飾板,真皮座椅上做工不錯的縫線,和大面積的三聯屏已經撐起了足夠高檔的氛圍,也就沒有再堆砌更多的內飾元素,顯得豪華而沉穩。

我個人尤其喜歡松露糉的內飾配色,比一般棕色更深更灰的棕色會顯得格外高級。

同樣是5.2米左右的車長,M9並沒有依靠“小書包”來摻水,因此縱向空間十分充裕。以我的身高,在全部三排都可以乘坐得比較舒適。後備箱空間雖然也沒法跟中大型MPV車型相比,但即使三排立起也還是能放幾個登機箱的。

多媒體方面,華爲品牌的音響含“洋”度爲零,但實際素質明顯比國外的帝瓦雷更好,加強了車內的高級感。而第二排車頂的大型投影屏幕雖然白天觀看效果確實要打不小折扣,但尺寸更大,主要是體感更特別,甚至增添了一些私人影院的高檔氛圍。

最讓人驚豔的還是座椅的變化。作爲一款SUV車型,它的第二排座椅爲“招財貓”式形式,遠比MPV上普遍採用的航空座椅要輕便實用,無論是安裝兒童安全座椅還是進入第三排都不礙事,而座椅的扶手配置又足夠高,不但有彈出式杯架,甚至可以電動調節,配合座椅後仰。

M9第二排左側和副駕駛位置的零重力座椅已經足夠舒適,然而第二排右側座椅纔是真正讓M9成爲業界標杆的關鍵。在副駕駛座椅擁有完整的零重力功能、還在手套箱下方增加了腳託的情況下,副駕駛座椅仍然可以整體收到手套箱下方,這時二排右側座位不但可以利用放平的副駕駛座椅靠背擁有接近大牀的放腿長度,還可以擁有無敵的前向視野。

而此時如果放下投影屏幕,配合相對較大的縱向間距,它與司機位置也有相當不錯的隔絕感,這使得這個位置的整體感受超過了絕大多數百萬級豪華轎車和商務MPV的表現。

動態的感受也同樣出色。

一樣是裝備了空氣懸掛,M9的減震調校要比理想L9好得多,完全沒有碰到大的溝坎時底盤忽忽悠悠拉不住車身的感受,一方面非常穩健,另一方面對衝擊地過濾非常充分,而懸架的動作也乾脆利落。M9的這副底盤的綜合表現是超過了這個價位的預期的,比寶馬X5等更貴的車型綜合表現更好。

隔音方面的表現就顯得很普通,當然動力系統的噪音肯定低於普通燃油車,但整車的隔音與其他中大型豪華SUV就比較一致,沒有精豔感。

可以說,M9的整體表現不僅配得上這個價位,甚至在很多方面提供了越級的豪華感。更爲重要的是,它的豪華感很多時候非常容易感知,也非常容易轉化爲車主的面子感,只要看過了實車,就很容易理解爲什麼它能以50多萬的價位做到2萬臺的月銷量了。

03

駕仕總結

兩款車型雖說都是各自品牌的旗艦,最後需要強調的是他們價差巨大:豹8是37.98-40.78萬元,M9則是46.98-56.98萬元,所以我也一直說不要把我這個系列的文章看作是嚴謹的同級對比導購的原因。

豹8是一臺採用非承載式車身的新能源硬派越野車,而M9則是更偏向城市使用的豪華SUV,定位的不同,直接就體現爲我所說的豹8動態行駛時底盤偏硬等——在城市行駛時相比城市SUV顯得稍微欠缺,但到了複雜的爛路,豹8的適應能力顯然也會比M9更強。

雖說都是針對高端買家,豹8適合追求“可城可野”硬派越野的用戶,而M9則更適合追求科技帶來極致舒適享受的城市精英。這兩種用戶無論在本質需求上,還是細微審美上,確實都是不同的。

這也正表現出當下中國車市,無論面對消費者多麼五花八門的需求,幾乎都能滿足的多樣性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