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轉偏鄉刻板印象 觀音國中科展蟬聯冠軍

桃園市觀音國中連續2年在中小學科學展覽表現亮眼,不僅在桃園市中小學科展中蟬聯冠軍,更連續2年代表桃園進軍全國科展,去年榮獲生活與應用科學第三名,今年則在地球科學科勇奪佳作,成爲推動偏鄉教育向上發展的典範。(觀音國中提供)

桃園市觀音國中連續2年在中小學科學展覽表現亮眼,不僅在桃園市中小學科展中蟬聯冠軍,更連續2年代表桃園進軍全國科展,去年榮獲生活與應用科學第三名,今年則在地球科學科勇奪佳作,成爲推動偏鄉教育向上發展的典範。(觀音國中提供)

桃園市觀音國中連續2年在中小學科學展覽表現亮眼,不僅在桃園市中小學科展中蟬聯冠軍,更連續2年代表桃園進軍全國科展,去年榮獲生活與應用科學第三名,今年則在地球科學科勇奪佳作,成爲推動偏鄉教育向上發展的典範。(觀音國中提供)

桃園市觀音國中連續2年在中小學科學展覽表現亮眼,不僅在桃園市中小學科展中蟬聯冠軍,更連續2年代表桃園進軍全國科展,去年榮獲生活與應用科學第三名,今年則在地球科學科勇奪佳作,成爲推動偏鄉教育向上發展的典範。(觀音國中提供)

桃園市觀音國中連續2年在中小學科學展覽表現亮眼,不僅在桃園市中小學科展中蟬聯冠軍,更連續2年代表桃園進軍全國科展,去年榮獲生活與應用科學第三名,今年則在地球科學科勇奪佳作,成爲推動偏鄉教育向上發展的典範。(觀音國中提供)

翻轉偏鄉學校資源有限、機會不多的刻板印象,桃園市觀音國中連續2年在中小學科學展覽表現亮眼,不僅在桃園市中小學科展中蟬聯冠軍,更連續2年代表桃園進軍全國科展,去年榮獲生活與應用科學第三名,今年則在地球科學科勇奪佳作,成爲推動偏鄉教育向上發展的典範。

這次觀音國中參賽作品以「追光少女,以市售創客玩具自制太陽光源追蹤器的可行性探討」,靈感來自日常生活中,對太陽能效率的觀察與反思。參賽學生廖雲僑與陳品妍,運用Arduino、光敏電阻與創客材料,自制一套可以追蹤太陽移動的機械手臂,並在提升太陽能板的發電效率。這項發明也獲得全國科展評審高度肯定。

廖雲僑平時沉穩內斂,在實驗設計上卻展現創新與膽識,報告時條理分明、沉着應對。陳品妍則是一位「跨界」人才,除了科展表現出色,更是桃園市游泳多個項目的第一名選手,代表桃園參加全中運與全運會,在體育與科學領域皆有耀眼成績。

觀音國中連兩年奪桃園市科展冠軍的傑出成果,是觀音國中持續推動課程創新與教育翻轉的努力,指導教師宋威德功不可沒。「每一位孩子都值得被看見。尤其當偏鄉的孩子有了舞臺,更會綻放光芒。」宋表示,原本服務於私立學校,擁有多年探究教學與科展指導經驗,來到觀音國中後,將探究教學融入自然科學課程,並投入於課後科普社團,引導孩子從生活中發想,勇敢探索科學世界。

觀音國中黃博欽校表示,多年來長期致力於翻轉偏鄉教育,自己是桃園首位依「偏遠地區學校教育發展條例」續任2任的國中校長,只爲了陪伴偏鄉孩子走得更遠,如今延續這份使命從大坡國中來到觀音國中。

黃博欽提到,帶領學校積極整合企業與公部門資源,將偏鄉的地理限制,轉化爲學習起飛的基地。他堅定主張,資源不該成爲學習的天花板,觀音國中的孩子絕不該輸在起跑點上。科展研究的歷程,學生們學到科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團隊合作的默契及對世界的好奇與關懷,正是觀音國中最值得驕傲的教育成果,見證了黃博欽校長成功爲偏鄉孩子開創無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