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轉花蓮需靠藍軍挺身 林右昌今第10度赴花蓮力拼罷免過關

▲民進黨秘書長林右昌多次赴花蓮拉擡罷免聲勢。(圖/反共護臺志工聯盟提供)

記者陳家祥/臺北報導

首波大罷免將在26日投票,整體罷免策略雖維持民團先行,但民進黨定調「擒賊先擒王」,自黨中央派團隊進駐,讓國民黨團總召傅崐萁備感壓力。地方人士指出,傅崐萁在花蓮勢力龐大,唯有藍軍支持者、反傅力量挺身而出,纔有可能罷免成功,「目前氣氛『沉沉』,很像解嚴前敢怒不敢言的狀況」。據瞭解,民進黨秘書長林右昌今(25日)將10度前往花蓮,力拚罷免過關。

回顧罷免的緣起,黨政人士直言,是傅崐萁帶領藍白在國會倒行逆施、毀憲亂政。該人士進一步分析,「傅崐萁在地方這樣搞久了,肯定沒想到離開花蓮的政壇並非他所想的這樣玩」,傅崐萁到臺北除繼續猖狂外,又頻繁與中國唱和,在全國性媒體關注與報導下,所有行徑有別於花蓮地方被噤聲,攤在陽光下檢視,最終紙包不住火。

黨政人士細數,一階連署時,在地公民團體被打壓得很辛苦,「葉霸」葉春蓮老師的事件是一個扭轉的關鍵,加上在網路上頗有聲量的海洋主廚愛爾文等人持續發聲,才順利通過;二階時又面臨格式錯誤的考驗,最終在罷團力挽狂瀾,以及民進黨派遣將近20人團隊進駐協助下,簽到169%的連署書,又再過了一關。除了民團打下基礎外,葉老師與綠營進駐是凝聚催化罷免的兩大關鍵。

有地方人士分析,被傅崐萁長期欺壓的藍軍過去敢怒不敢言,但這次已經不同,許多人在二階段都私下串連籤連署,三階也都表態要出門投票,且花蓮經濟蕭條,商家怨氣早已不是傅崐萁三言兩語就能平息的。

地方人士透露,民進黨確實在過程中扮演後盾的角色,協助罷團整合組織、有效運用有限資源,「但這只是與公民站在一起應該做的事」,花蓮長年政治結構藍遠大於綠,國民黨只想操弄成藍綠對決,民進黨更應該低調。

地方人士認爲,唯有藍軍支持者、反傅力量挺身而出,纔有可能罷免成功,目的也非爲了民進黨要在補選當選,而是還給花蓮人一個正常、乾淨的政治環境,讓城市發展有更多可能。

地方政壇觀察,花蓮在地勢力普遍不願與傅崐萁正面衝突,許多在花蓮有頭有臉的藍營人士礙於同政黨,不宜過度表態。由於過去綠營在花蓮較爲弱勢,副總統蕭美琴2020年敗選立委後就缺了領頭羊,因此民進黨秘書長林右昌在罷免階段至少10度赴花蓮,讓在地有所依靠。

另一方面,林右昌奉命用秘書長高度與經驗整合了資源、拜訪不分黨派的在地重要人士,都讓罷免凝聚信心。此外,中央黨部派駐近20人團隊進駐,其中包含其心腹幕僚、曾有花蓮經驗的部門主管,讓罷團在行程規劃、文宣架構上全面有感升級,用全國性的規格面對花蓮一役,讓花蓮人感受到全國都很重視當地,就連政論節目都到花蓮開講,實在史無前例。

據瞭解,在投票前最後48小時,花蓮罷團從南花蓮玉里出發,2天密集車隊掃街,由南到北最後催票。林右昌也將於今日上午再次前往花蓮陪同車掃,爲罷團加油。

「目前花蓮地方情況詭異、感覺沉沉的,很像解嚴前敢怒不敢言、真正想法不外露的狀況。」地方人士指出,投票日當天的車票都已賣光,讓人有期待但也不敢大意。綠營基層覺得有機會、但沒把握,藍營人士多半則反而有信心、覺得樂觀,因爲大家都私下串連詢問,爲的就是罷免傅崐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