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中卻拜中國神
(圖/總統府網站)
民進黨政府正極力去中、反中,近日引發高度爭議的中正路改名,抑或是揚言對前往對岸進行文化交流的人士進行查處,這些舉動,都是去中、反中的意識形態投射。但,如果民進黨政府要繼續過中國節、拜中國神,所謂的去中化,無疑就是一樁笑話,甚至是精神錯亂。
事實上,臺灣與中國大陸無論是地理、歷史、宗教或文化,本來就是不可分的。舉例來言,臺灣最爲普遍、香火最鼎盛的廟宇,莫過於關帝廟與媽祖廟,關聖帝君生於山西運城,媽祖則出生福建湄洲,都是百分之百的「中國人」,羽化後則成「中國神」。民進黨及其支持者,有很多都是關公、媽祖的虔誠信徒,而綠營的政治人物到地方參訪,或是選舉期間的拜票行程,往往也會前往關帝廟或媽祖廟參拜。
關聖帝君是忠義精神的象徵,媽祖則是聞聲救苦的慈悲化身,當政治人物參拜這兩尊「中國神」,心中若無忠義與慈悲,而是存着仇恨與政治算計,那也就不值得大多數人民的負託了。
近年來,臺中的大甲媽祖及苗栗的白沙屯媽祖,一年一度的繞境進香,已成爲臺灣民間信仰的盛事,年年都有數十萬信徒陪同行腳,綠營政治人物當然也都不免俗地參加媽祖起駕儀式,或是迎接媽祖繞境迴鑾,現任總統賴清德、前總統蔡英文都是如此。
尤其,蔡英文在總統任內,即曾連續6年親自主持白沙屯媽祖出巡淨轎儀式,而賴清德今年還特別於白沙屯媽祖起駕當晚,前往拱天宮進香並致贈「拱昭天佑」的牌匾,可見媽祖在賴清德、蔡英文心中是極具分量。
國家領導人或政治人物禮敬神佛,無非是祈求庇祐施政順遂、國泰民安,但拜佛敬神之時,自須高度認同自己所禮敬的神佛,否則必然無法感應道交,更不可能得到神佛賜福。故而,綠營既要去中國化,又要拜中國神,不是自打嘴巴嗎?同樣邏輯,既要去中國化,又要過中國節,不是自相矛盾嗎?
近日陸委會表示將針對前往對岸進行中華文化交流的人士,檢視是否涉及和大陸黨政軍合作而有違反《兩岸條例》的情況,若有配合對岸統戰、損害國家主權,將依《兩岸條例》33條之一法辦。
然而,無論是《憲法》或《兩岸人民關係條例》,陸委會的說法顯然是欲加之罪,意圖箝制國人自由,非但不具說服力,更暴露民進黨反中、抗中的矛盾意識形態。就如同反中、去中,卻又拜中國神,民進黨難道不自覺精神錯亂?(作者爲資深媒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