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縣人大:“四進”活動通民聲、暖民心

大象新聞記者 張松濤 通訊員 郭彬 徐明霞

代表聯絡站成爲民情樞紐,千餘次下沉履職解決270項民生難題。道路暢通了,水渠修復了,醫保報銷簡便了——在範縣,這些變化的背後是“四進”工作法的紮實落地。領導幹部代表、常委會委員、基層一線代表、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紛紛走進代表聯絡站,將履職陣地前移到羣衆家門口。

領導幹部進站,把脈發展大事,決策解決一線。縣委書記、縣長等領導幹部代表帶頭下沉,將“等羣衆上門”變爲“送服務入戶”。在製造業開發區聯絡站,面對企業和羣衆反映的基礎設施薄弱問題,代表們現場辦公,推動新建5條道路形成“七橫九縱”交通網,日供水能力提升至3.5萬方,新建電站6座,鋪設集中供熱管道,顯著優化了營商環境。

常委委員進站,基層問診要事,剛性督辦問。效常委會組成人員則帶着重點議題深入基層,變“會場聽報告”爲“現場督落實”。陳莊鎮農田水利設施年久失修影響灌溉,委員們實地查看後形成專項審議意見交辦政府。政府迅速投入資金修復溝渠,一舉解決萬畝良田的灌溉難題。

基層代表進展,感知民生脈動,暖民小事快辦。基層一線代表作爲“神經末梢”,敏銳感知並及時傳遞民生訴求。張莊鎮基層代表反映灘區搬遷村道路破損嚴重,信息經聯絡站迅速上傳,縣鄉兩級人大協調推動,道路改造項目很快落地開工。

機關部門進站,服務送暖上門,難題現場消融。與民生息息相關的政府部門負責人更是定期帶着資源進站,實現“羣衆少跑腿,服務送上門”。縣醫保局負責人在聯絡站現場“接單”,不僅解讀醫保政策,還優化流程、推廣線上備案,承諾增設服務網點。

民主觸角紮根基層越深,治理效能躍升越高。活動開展以來,全縣代表累計進站履職超1000人次,接待羣衆諮詢300餘件次,高效解決道路修繕、飲水安全、教育醫療等急難愁盼問題270餘項,辦結率和羣衆滿意率均超98%。

範縣人大開展“四進”活動,代表聯絡站不僅是民聲的“擴音器”,更是解決問題的“終點站”,讓民意直通決策層,服務精準抵達家門口,既打破了代表履職的時空限制,又重構了幹羣互動模式。這一模式生動詮釋了“民有所呼,我有所應”的全過程人民民主真諦,爲提升基層治理效能注入澎湃動力。其核心在於以制度化方式推動“走下去”與“請進來”相結合,爲破解聯繫服務羣衆“末梢堵塞”提供了新路徑。實踐證明,當代表與羣衆“零距離”,民主便有了最堅實的根基和發展的不竭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