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鐘工作法讓大腦不喊累 創業家:用在學習新事物上特別有效
示意圖/ingimage
電子郵件是你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溝通工具。從以往在電腦上魚雁往返,到現在可在傳統手機或智慧型手機中收發,你看信箱的次數,是否也跟着變多了呢?
簡化你的作業
由於用手機或智慧型手機看電子郵件,比開電腦收發信件的動作更少、更簡便。而LINE等通訊軟體,更是隻要按個貼圖,對話就能成立——人們「採取行動」所需的動作更少,於是頻率就增加了。
本文出自《最高實踐力解答書》
由此可知,若將原本要一鼓作氣做完的工作加以細分,就能讓我們更迅速地展開行動了。
舉例來說,當你在一大堆練習評量前發愣,或因爲還有一大堆工作而加班時,最好是先量化剩餘的工作,告訴自己「今天只要做完這些就好」;而不是去想「還有這麼多事得做完」。
不論是多麼天大的問題,只要切成「一口大小」,也就是能隨手放進嘴裡、輕鬆吃完的大小,就能讓自己變專心且迅速地處理。我也建議你反向利用人類認爲「動作越少越容易起身行動」的習性,逼着自己走上「麻煩」的窘境而抗拒。
例如:老是想着要減肥,卻經常大吃零食的人,建議可於餐後立刻刷牙,這樣就能有效避免自己嘴饞再吃。因爲「既然已經刷好牙,就別再吃了」的心理效應,能讓你更懂得節制。
「休息」很重要
人類本來就是一種不擅提升專注力的生物。要是我們一連好幾個小時,都只專心處理眼前的事,就很容易會跟不上週遭環境的變化,甚至可能因此發生重大意外。
以開車爲例,駕駛持續緊盯着眼前的車輛,其實就是相當危險的行爲。反而是要多看看車上後照鏡、瞧瞧兩側後照鏡,或看一下儀表板,讓注意力分散到各個不同的地方,才能安全地駕駛。
探其原理會發現,其實無法長時間專注,是人類大腦的一項特質。
注意力是種有限的資源,並非無窮無盡——在這個認知之上,人類發展出了一套提高生產力的方法,名叫「番茄鍾工作法」(Pomodoro Technique)。
這是義大利創業家兼作家弗朗切斯科.奇裡洛(Francesco Cirillo),在一九九○年代初期發明的一種時間管理技巧。
「Pomodoro」是義大利文的「番茄」,名稱的由來,據說是因爲奇裡洛在學生時期,很愛用一個番茄造型的廚房計時器。
這項技巧的操作重點,就是以「工作二十五分鐘→休息五分鐘」的方式,將兩小時分爲四個循環。然後縮短每一段工時,搶在大腦感覺「好累!」之前休息,起身伸展、拉筋。
這個「將困難任務切分成幾個能在短時間內完成之工作」的方法,用在學習新事物上特別有效。相反地,長時間的填鴨,會讓大腦對學習展現出強烈的抗拒,效果只是適得其反。
(本文出自《最高實踐力解答書》作者:菅原道仁 譯者:張嘉芬)
編輯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