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內卷”打出組合拳,鋰電行業有望迎來盈利與估值雙修復

來源:市場投研資訊

(來源:銀柿財經)

“反內卷”政策連續發力,鋰電行業落後產能進一步出清,資本市場率先反應,西藏礦業等上市公司股價自7月以來步入上行區間。

繼“內卷”首次在2024年7月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中被用作描述行業競爭後,過去一年間,綜合整治“內卷式”競爭,成爲經濟工作的重要任務之一。今年7月1日召開的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再次強調“依法依規治理低價無序競爭”,一系列組合拳迅速落地,促進以鋰電爲代表的各行業自發進行“反內卷”自律行動。市場層面,鋰電行業已率先給出積極反饋——8月11日,碳酸鋰期貨開盤漲停,8月12日續漲,午盤收報8.46萬元/噸,爲今年1月以來的新高。

2020年中國提出“碳中和、碳達峰”戰略後,大量資本涌入鋰電產業鏈,從上游原材料端到電池製造環節都出現瘋狂擴產的現象。2022年末起,電動汽車關鍵原材料碳酸鋰迎來國內外新項目陸續投產,而下游電動汽車增速開始放緩,鋰供需關係於2023年迎來反轉,供應過剩推動鋰價大幅下跌,2025年中曾短暫跌破6萬元/噸關口,觸及下行週期底部。

同時,受鋰價下跌傳導影響,鋰電各環節單位盈利跌至歷史底部。2024年磷酸鐵鋰正極材料價格低於4萬元/噸,部分低端產品下探至3萬元/噸。磷酸鐵鋰電池能量密度已從2020年的140Wh/kg提升至2025年的165Wh/kg,但價格卻下降40%,行業陷入“技術升級、利潤反跌”的困局。

當包括鋰電在內的衆多高潛行業進入新一輪產能過剩階段,產業鏈韌性千鈞一髮之際,國家層面高度重視,自2024年下半年起推出一系列“反內卷”政策組合拳。2024年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首次提出要防止“內卷式”惡性競爭,拉開政策干預的序幕;今年2月,市場監管總局召開部分企業公平競爭座談會,圍繞整治“內卷式”競爭提出了具體建議。3月,政府工作報告在提到“縱深推進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時表示,要破除地方保護和市場分割,打通市場準入退出、要素配置等方面制約經濟循環的卡點堵點,綜合整治“內卷式”競爭,爲“反內卷”劃定了具體行動路線。

7月1日,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就縱深推進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強調,要聚焦重點難點,依法依規治理企業低價無序競爭,引導企業提升產品品質,推動落後產能有序退出。除了國家層面政策陸續出臺,行業自律行動也不斷展開,8月12日,中國有色金屬協會鋰業分會發布倡議書,呼籲上下游加強協同,堅決抵制無序競爭,強化行業自律。

具體而言,鋰電行業的反內卷路徑呈現多元化特性,包括提升技術標準、限制產能無序擴張、推動落後產能退出等。今年4月至6月,碳酸鋰價格快速下跌並短暫跌破6萬元/噸關口,這一價位已低於部分企業成本線,部分企業陸續停產、減產,主動收縮規模較小、競爭力較低的產能。同時,工信部《鋰電池行業規範條件(2024年本)》規定,企業磷酸鐵鋰單體能量密度≥165 Wh/kg,三元單體≥230 Wh/kg,企業申報上一年實際產量不得低於同年實際產能的50%,且研發佔比不低於3%。前述措施進一步加速落後產能出清,爲行業盈利修復創造條件。

在鋰電行業短期供需錯配格局之下,加速供給側改革、推動產能出清成爲行業共識。“反內卷”措施陸續出臺,市場預期回暖,據中信建投測算,預計2025年鋰電全球需求增長22%,有效扭轉三年來過剩的供需形勢。受政策刺激,資本市場率先反應,鋰電原材料相關上市公司股價步入上漲區間,7月以來,截至8月13日,天齊鋰業(002466.SZ)股價區間漲幅爲39.64%,中礦資源(002738.SZ)股價區間漲幅30.57%,西藏礦業(000762.SZ)7月月內最大漲幅爲21.90%,贛鋒鋰業(002460.SZ)7月月內最大漲幅爲17.28%。

從“價格戰”到“價值戰”,鋰電產業鏈在政策與市場的雙重驅動下,正走出“增量不增利”的泥潭。隨着落後產能進一步出清,鋰電行業有望迎來盈利與估值的雙修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