販毒集團農村設廠市區分裝 毒咖啡8萬包市值逾3千萬
販毒集團產業一條龍式經營,將製毒工廠設置在鄉村租來的農園,躲避查緝與曝光的風險。(警方提供)
有毒品前科的劉姓男子(40歲)一年多前,找來3名友人成立販毒集團,採取產業鏈式分工運作,爲躲避查緝,先在屏東鄉下偏僻農舍製造第四級毒品2-溴-4甲基苯丙酮(俗稱喵喵原料),再加工成第三級毒品「喵喵」,運送至市區獨棟透天厝分裝成毒品咖啡包販售。警方指出,若查獲的原料全數製成成品,約可製成8萬包毒品咖啡包,市價超過新臺幣3000萬元。
刑事警察局電信偵查大隊接獲情資,鎖定該集團在屏東地區販售毒品咖啡包,與高雄市警局刑警大隊等單位共組專案小組,報請屏東地檢署指揮偵辦。調查發現,該集團不僅販售成品,還自設製毒工廠,分工明確,由農舍負責生產化學原料及製成毒品「喵喵」,市區據點則以自動化器具進行分裝,完成後立即在屏東地區流通販售,形成自產自銷、隱蔽性高的販毒模式。
專案小組蒐證完備後,於3月持搜索票在屏東展開搜索,先後破獲位於麟洛鄉郊區製毒工廠與屏東市區分裝場各1處。現場查獲第四級毒品2-溴-4甲基苯丙酮(喵喵原料)及1-甲基苯基-1-丙酮(安非他命原料)共108公斤,純質淨重達47公斤,另有毒品咖啡包121包,以及大批製毒原料與設備。
警方研判,該批被查扣的化學原料若全數加工成毒品,市場價值超過3000萬元,不僅牽涉毒品製造與販賣,更伴隨高污染風險;製毒工廠在生產過程會排放大量有害廢氣與廢水,因此常隱身偏僻山區或鄉間農舍,避免被居民察覺異味與可疑人員出入。此案的集團模式是先在遠離市區的農村秘密製毒,再將成品運到距離販售市場較近的據點分裝銷售,降低被一網打盡的風險。
刑事局強調,警方將持續鎖定製、運、販各環節與潛藏在偏僻地區的涉案對象,加強偵辦與追緝,並呼籲社會大衆提高警覺,隨時留意住居環境的可疑人事物,發現異常應立即通報,警民合作打擊毒品犯罪。
★《中時新聞網》關心您:保護自己、遠離毒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