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德賴恩對中國放狠話:若談不攏 必要時將動用所有可用手段

範德賴恩放狠話:若和中國談不攏,必要時將動用所有可用手段。(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據觀察者網報導,中國依法全面升級稀土出口措施後,被精準卡住脖子的美國和歐盟頻頻跳腳。據路透、彭博社等25日報導,當地時間25日,在德國柏林全球對話會議上,歐盟委員會主席範德賴恩在談及中國稀土出口管制措施時表示,歐方「正致力於與中方共同尋求解決方案」。但緊接着,她強硬威脅稱,布魯塞爾正在考慮採取一切措施以應對中方措施。

「如果有需要,我們已經準備好使用我們工具箱中的所有工具,在必要時做出迴應,」她補充道,「我們將與G7七國集團夥伴合作,協調應對。」

範德賴恩聲稱,儘管中國在稀土方面的行動,是與美國「更廣泛經濟摩擦」的一部分,但此舉對歐洲工業也產生了「重大影響」,受波及領域包括汽車、國防、航空太空、人工智慧晶片和數據中心等。

她說,「如果你考慮到我們90%以上的稀土磁鐵都來自中國進口,你就會意識到歐洲及其最具戰略意義的工業部門所面臨的風險。」

中方一再強調,稀土相關物項具有軍民兩用屬性,依法對其實施出口管制是國際通行做法。但範德賴恩仍放狠話稱,由於「相互依存關係被利用和和武器化的行爲明顯加速和升級」,因此歐盟的迴應「必須與其在該領域面臨的風險規模相匹配」。

美媒解讀稱,這一表態暗示,歐盟委員會可能會啓用其最有力的貿易武器——《反脅迫工具法案》(ACI)。

報導提到,此前在23日的歐盟領導人峰會上,法國總統馬克宏曾建議歐委會啓用這一被布魯塞爾稱爲「貿易火箭炮」的強力工具,但他的提議並未獲得其他與會領導人的廣泛支持。

《反脅迫工具法案》於2023年底生效,將允許歐盟限制貿易和服務、削減某些智慧財產權、限制外國直接投資和公共採購准入。許多人將其視爲一種「核選項」,其理想作用本應是威懾,至今從未啓用過。川普政府加稅後,歐盟國家多次揚言稱要動用此工具,但最終不了了之。

彭博社認爲,現階段,歐盟對華動用這一「最強貿易手段」的可能性不大,因爲這將顯著加劇與中國的緊張關係。

目前,歐盟執委會正在研究,如果與中國的外交磋商未能取得成果,可採取哪些替代方案。據早前報導,歐盟執委會計劃在本月底之前擬定一份貿易措施清單,以便在必要時針對中國實施,從而在談判中增強自身的籌碼;歐盟執委會還在制定一項計劃,以在短期內保護關鍵供應並尋求其他來源。

另據「政客新聞網」歐洲版報導,範德賴恩在柏林還透露,爲了打破歐盟在關鍵材料進口和煉製方面對中國的過度依賴,歐委會將提出一項名爲「RESourceEU」的計劃。該計劃將重點關注關鍵礦產領域的回收、聯合採購、儲備和投資。

她沒有透露這項計劃的具體細節和發佈時間,但指出其模式將參照2022年歐盟爲推動能源轉型而提出的「REPowerEU」計劃類似。後者是在俄烏戰爭爆發後,歐盟爲逐步擺脫對俄羅斯化石燃料的依賴而制定的。

範德賴恩解釋稱,「RESourceEU」的目標是「在短期、中期和長期內,爲歐洲工業確保關鍵原材料的替代供應來源」。她強調稱,該計劃將從循環經濟入手,但並非出於環保目的,而是爲了充分利用歐洲市場已售產品中所含的關鍵原材料,「有些公司可以回收高達95%的關鍵原材料和電池。」

她還補充道,歐盟將加快與「烏克蘭、澳洲、加拿大、哈薩克、烏茲別克、智利、格陵蘭」等建立關鍵原材料合作伙伴關係的進程。

「歐洲不能再沿用過去的模式行事。我們在能源問題上已經慘痛地吸取了教訓,絕不能在關鍵材料問題上重蹈覆轍。」範德賴恩信誓旦旦稱,「無論是在能源還是原材料、國防還是數位領域,歐洲都必須爭取獨立。」

據報導,歐盟與中方定於下週舉行會議,屆時將討論出口管制問題。

中國商務部網站消息顯示,10月21日,王文濤部長應約與歐盟委員會貿易和經濟安全委員謝夫喬維奇舉行視訊會談,就出口管制、歐盟對華電動汽車反補貼案等中歐經貿重點議題深入交換意見。

王文濤表示,關於稀土出口管制問題,中方近期措施是依法依規完善中國出口管制體系的正常做法,體現了中國維護世界和平穩定的大國擔當。中方致力於維護全球產供鏈安全穩定,一直爲歐盟企業提供審批便利。

雙方同意按照第25次中歐領導人會晤共識,儘快在布魯塞爾召開「升級版」中歐出口管制對話機制會議。

關於中歐會談,中國外交部發言人郭嘉昆22日迴應表示,需要強調的是,中歐經貿關係的本質是優勢互補、互利共贏。中方希望歐方恪守支持自由貿易、反對貿易保護主義的承諾,爲各國企業提供公平透明、非歧視的營商環境,以實際行動維護市場經濟和世貿組織規則,堅持通過對話協商妥善解決貿易分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