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引擎”驅動天等民族團結進步
來源:法治日報
法治日報全媒體記者記者 吳良藝 廣西法治日報記者 趙劍雲 通訊員 零銀卿
廣西壯族自治區崇左市天等縣地處大石山區,壯族人口占比達98%。近年來,天等縣政法機關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作爲政法工作的核心主線,把民族羣衆法治素養提升作爲推進民族團結進步的重要抓手,把化解民族羣衆身邊的矛盾糾紛作爲構建平安家園的重要保障,把提供高質量的法律服務作爲保障民族羣衆合法權益的重要手段,凝聚起全縣各族羣衆團結奮進的強大合力,爲天等縣長治久安與民族團結進步事業發展注入了強勁力量。
打造“法治+民俗”普法模式 助力民族團結進步
天等縣民俗文化豐富多元,底蘊深厚。壯族三月三、儂侗節、霜降節等衆多街慶活動是傳承當地民族文化的重要載體,爲推動民族團結進步事業發展,天等縣政法機關將法治宣傳融入民俗活動中,精心打造出“法治+民俗”的普法模式。
3月18日,一聲嘹亮的嗩吶聲拉開了馱堪街“2・19”街慶民俗活動的序幕,現場熱鬧非凡。在街頭入口處的“法律服務站”前,“崇尚科學、關愛家庭、珍惜生命、遠離邪教”等宣傳標語格外醒目。政法幹警和律師在現場設置的法律諮詢臺前,通過案例講解、互動問答等形式,向羣衆普及識別邪教組織、防範毒品侵害等知識。
“邊逛市集邊學法,這樣的宣傳很接地氣。”街慶活動現場,羣衆黃美蓮拿着普法手冊說。
據悉,天等縣政法機關持續將法治元素融入傳統民俗活動中。通過製作宣傳展板、印製宣傳單、發佈典型案例等方式,深入開展民族團結、掃黑除惡、反邪教、反電詐、禁毒等法治宣傳活動,引導羣衆提升尊法學法守法用法意識,努力成爲“法律明白人”。
2024年以來,天等縣結合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月、儂峒節、三月三、霜降節等重要節點,通過舉辦法治文藝演出,將法律知識巧妙融入山歌、小品、相聲、歌曲等節目中,讓羣衆在欣賞精彩表演的同時,潛移默化地學習法律知識;天等縣開展法律知識競賽,準備實用小獎品,吸引衆多羣衆踊躍參與。
此外,天等縣組建專業法律宣講團隊,深入民族羣衆聚居村落,圍繞婚姻家庭、土地糾紛等與生活密切相關的法律知識開展專題講座,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和鮮活的案例爲羣衆答疑解惑。
據統計,2024年以來,天等縣結合各類民俗活動開展法治宣傳活動10場次,發放宣傳資料數萬份,惠及羣衆3000餘人。通過這些活動,廣大羣衆的法治意識得到顯著提升,爲民族團結進步事業奠定了堅實的法治基礎。
搭建“唄噥”調解平臺 培育“唄噥”調解品牌
化解羣衆身邊的矛盾糾紛是天等縣政法機關構建平安家園的重要着力點。天等縣民風淳樸,村民相見都以“唄噥”相稱。近年來,爲妥善化解民族羣衆之間的矛盾糾紛,天等縣公安局藉助“唄噥”之力,培育了“唄噥”調解品牌。
天等縣公安局城關派出所“唄噥”調解室於2021年成立,由一名社區民警主持日常工作,聘請退休社區幹部、退休法官、退休檢察官擔任“唄噥”調解員,並邀請村幹部、族老、鄉賢和治安積極分子等羣防羣治力量,以輪駐或隨駐方式參與調解,推動基層矛盾糾紛有效化解。
“大家都是鄰居,擡頭不見低頭見,今天這個事情大家各讓一步。”在城關派出所“唄噥”調解室裡,“唄噥”調解員莫全飛和社區民警正在調解鄰里糾紛。緩和氣氛、傾聽說理、講法決斷、勸說和解……莫全飛的一套“組合拳”下來,原本有矛盾的4名村民相視一笑、冰釋前嫌,糾紛得以化解。
自2025年《廣西壯族自治區多元化解矛盾糾紛條例》實施以來,爲適應新時代矛盾糾紛多元化解形勢,天等縣通過組建“唄噥”調解隊,在15個村級調解室推行“法律宣講+民族語言+習俗尊重”工作法。數據顯示,“唄噥”調解室排查矛盾糾紛468起,化解454起,化解率達98.7%,切實實現“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矛盾不上交”的基層治理良好局面。
設立法律援助聯絡站 切實維護民族羣衆合法權益
天等縣每年有大批羣衆外出務工。爲全力保障務工人員的合法權益,天等縣精準施策,專門設立外出務工人員法律援助聯絡站,提供專業、貼心的法律服務。
2024年12月中旬,天等縣務工人員韋某在南寧市遇到欠薪難題,焦急萬分的她來到天等縣務工人員法律援助聯絡站尋求幫助。
“雖然合同未蓋章,但微信考勤記錄、工友證言等足以構成完整的證據鏈。”“1+1”中國法律援助律師志願者王鳴劍仔細查閱韋某提供的證據材料後說道。
隨後,王鳴劍向韋某詳細解讀《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條例》,依據韋某提供的考勤記錄,迅速聯合南寧勞動監察部門開展現場取證工作。僅用72小時,便成功鎖定關鍵證據,高效助力韋某順利拿到了被拖欠的工資。
翻開王鳴劍的工作日誌,密密麻麻地記錄着來自各地務工人員的求助信息,面對每一位羣衆的急切訴求,王鳴劍都耐心傾聽,逐一給出專業的維權建議,並全程跟蹤維權進展,直至問題得到圓滿解決,切實做到讓每一位求助者安心、放心。
此外,天等縣通過持續強化勞動權益保障體系建設,率先在崇左市掛牌成立“法院+工會+N”勞動爭議糾紛多元化解工作室。法院、工會及相關部門通過協同聯動,不斷完善勞動爭議協同調處機制,有效維護了民族羣衆合法權益,獲得了羣衆的廣泛讚譽與高度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