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飛魚飛彈 揚威福克蘭戰爭
法國超級軍旗攻擊機與飛魚飛彈,是20世紀80年代的致命組合。(圖/defenseworld)
說起英國海軍給人的印象,長久以來一直都是威震四海的無敵艦隊,即使世界格局改變,但是至少威名尚存。然而,在1982年5月4日這一天改變了一切,英國海軍的雪菲爾號驅逐艦(HMS Sheffield D-80),遭到阿根廷空軍戰機發射的AM-39飛魚飛彈所擊沉,此一攻擊震驚全球海軍界,人們不禁感嘆英國海軍終於衰落了,同時也大幅擡升了法制飛魚飛彈的軍武地位。
飛魚飛彈研發初期,法國就已設想必須靈活部署,也就是它必須同時滿足軍艦搭載(MM-38)、戰機搭載(AM-39),甚至還需要潛艦搭載(SM-39)。這意味着飛魚飛彈不能過於笨重,結構也不能太複雜,因此負責研發的馬特拉航太公司,應用了大量已經成熟的技術,比如它的彈體設計,源自已經服役的AS-30空對地飛彈,並且不採用進氣式的小渦輪噴射引擎,而是更簡單的固體火箭式引擎。
在福島戰爭爆發前,阿根廷空軍入手了14架超級軍旗戰機,以及28枚飛魚飛彈,也就是這麼稀少的戰機與飛彈,重創了英國海軍。1982年5月4日,阿根廷的P-2海上巡邏機發現了雪菲爾號,立即通知2架超級軍旗機出動,2架戰機各自發射1枚飛魚飛彈。雖然英國艦隊的格拉斯哥號率先發現來襲的飛彈,並向雪菲爾號發佈警告通知,但是雪菲爾號還是應變不及,仍有1枚擊中軍艦,20人當場死亡,63人輕重傷。
遭飛魚飛彈擊中的英國海軍雪菲爾號驅逐艦(HMS Sheffield),在滅火失敗後棄艦,漂流大約一星期後沉沒。(圖/路透)
這枚飛彈的炸藥段並未爆炸,而是它的火箭燃料持續燒灼軍艦,並且破壞了軍艦的消防管制中心,使得雪菲爾號的消防系統完全失靈,艦長髮現,火勢又逼近海鏢飛彈的彈藥庫,隨時都有爆炸的可能,於是在苦苦支撐4個小時後,決定棄艦。無人的雪菲爾號在漂流6天后,因海水持續灌入受損的破洞,終於在5月10日沉沒,成爲英國海軍在二戰後第一艘戰鬥損失的軍艦。
到了5月25日,超級軍旗機再次出動,這次的目標是英國航空母艦特遣羣,兩枚飛魚飛彈以英國海軍競技神號(HMS Hermes R12)航空母艦爲目標,此時英國海軍已經有防範了,對來襲的飛彈釋放大量金屬干擾絲,1枚飛彈可能被引誘,而在競技神號右舷通過後墜海;但是第二枚飛魚飛彈在通過干擾絲後並未失靈,而是繼續朝向主要目標─大西洋運送者號(SS Atlantic Conveyor)飛去。
大西洋運送者號是散裝貨輪,但它已被英國海軍徵用,此時運送着大量的軍用裝備,甚至在航空母艦空間不足的時候,也能起降海獵鷹戰機,成爲臨時航空母艦。然而英國海軍忽略了對大西洋運送者號的自衛改裝,貨輪上沒有快砲之類的應變裝備,所以飛魚飛彈幾乎在沒有阻止的情況擊中這艘1.5萬噸的大型船隻,直接燒燬了艦上的10架大型運輸直升機,以及其他重要的彈藥、物資。船上12名人員因此喪生,該船在漂流數天後,於5月28日沉沒。
除了福島戰爭的戰果以外,飛魚飛彈擊傷過美國軍艦,並且埋下了伊拉克海珊政權垮臺的伏筆。話說伊朗在1979年爆發伊斯蘭革命,隨後又引發了與伊拉克的戰爭,也就是「兩伊戰爭」。此時美國採取相對幫助伊拉克的立場,提供了不少武器,也出動海軍支援。
1987年5月17日,美國海軍史塔克號(USS Stark FFG-31)正在波斯灣進行例行巡弋時,軍艦雷達上發現從伊拉克起飛了兩架飛機,不過艦上人員認爲伊拉克不會發動攻擊,而且從電子訊號碼(IFF)來看,那兩架是商用識別碼,因此判斷那是伊拉克的民航機,也就沒有啓動電子反制措施。
沒想到,這兩架飛機雖然確實是獵鷹50(Falcon 50)客機,卻是伊拉克軍方精心改裝的,是把客機加裝雷達、發射系統,還加掛了飛魚飛彈,並且以史塔克號爲目標發起攻擊。兩枚飛魚飛彈在幾秒鐘後直接命中史塔克號艦橋,造成39人當場陣亡。
雖然飛魚飛彈的實戰表現亮眼,但是檢討這些紀錄會發現,它的實際命中率大約在5成左右,經常是同時發射2枚,僅1枚擊中。這顯示它仍然會被雷達與預警系統發現,只是它的速度確實比較快,令防禦者來不及應變。然而,火箭推進的性能已經到了上限,無法再拉長射程,這對於現代的戰場環境顯然較爲不利。因此飛魚飛彈的最新潛射版本,也就是MM-40 Block3,就已經改用TR-40小尺寸渦輪引擎,取代以往慣用的固體燃料火箭,射程大幅增至180km以上。(更多精彩內容請免費下載《翻爆》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