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智慧投資擁抱智能時代——訪聯合國貿發會議投資與企業司司長李楠
來源:經濟日報
當前,世界經濟數字化、智能化轉型速度加快,數字技術、智能技術正成爲引領增長的重要力量。與此同時,有關領域對投資需求旺盛,投資的規模和模式對於行業發展的特點,尤其是可持續性和包容性有直接影響。就如何更好運用投資推進智能時代建設等問題,經濟日報記者採訪了聯合國貿發會議投資與企業司司長李楠。
記者:日前召開的世界經濟論壇年會主題爲“智能時代的合作”,強調了全球合作對於實現包容性、可持續、智能化發展的高度重要性。鑑於智能時代的特點,您認爲在有關合作中投資扮演着怎樣的角色?
李楠:聯合國貿發會議秘書長麗貝卡·格林斯潘近期在出訪中國時強調,當今世界處在“增長緩慢但變動迅速”的時代,本屆冬季達沃斯正好迎合了我們身處轉型年代的主題。正如世界經濟論壇創始人施瓦布提出的一樣,這一轉型遠超科技領域本身,同時也是一場“既有能力讓人類獲得提升,也有風險讓人類分崩離析的社會轉型”。與之相適應的是,智能時代的投資必須聚焦於創新、科技進步,同時也要實現可持續,投資有助於社會和經濟進步並且能減少不平等的領域和地區。具有包容性的全球合作對於幫助發展中國家積極參與進來並且塑造全球智能生態系統而言至關重要。
聯合國貿發會議將智能貿易作爲優先事項,因爲其對發展有着重要意義。即將發佈的《2025年世界貿易報告》將聚焦數字經濟下的投資,而這一議題也將是今年10月世界投資論壇的關鍵議題。
記者:貿發會議投資與企業司的預測顯示,發展中國家的外國直接投資流入有望迎來增長,但復甦之路仍然脆弱且充滿不確定性。您認爲國際投資當前面臨的主要阻力有哪些,應該如何解決這些阻力問題,確保投資更好地保障增長?
李楠:低收入發展中國家在吸引外國直接投資方面仍然面臨重大障礙。一方面,這些東道國市場規模較小;另一方面,基礎設施、產業基礎、供應鏈和勞動力技能等方面的不足,使得這些國家難以吸引追求效率的外國製造業投資。例如,在許多最不發達國家,糟糕的交通系統、有限的能源供應和不完善的通信網絡增加了運營成本。此外,最不發達國家在數字基礎設施方面面臨巨大差距,限制了它們吸引技術驅動型投資的能力。
總體來看,營商投資環境疲軟導致優質外資難以流入,現有外國直接投資存量主要集中在自然資源和採掘業。因此,有必要營造有利於吸引以市場和效益爲導向的外資的營商環境。通過應對上述各種挑戰和障礙,發展中國家可以爲外國直接投資創造有利的營商環境,支持包容性、智能和可持續發展。這需要在政策改革、能力建設和國際合作方面協調一致。重大機遇已經出現,特別是發展中國家要抓住全球供應鏈重組和南南投資流量上升的新機遇。
記者:今年聯合國通過的《全球數字契約》明確了要堅持發展導向,加強科技運用,加快發展減貧。數字和智能領域往往對投資需求巨大,您認爲要如何通過智能和精確的投資,更好服務數字化、智能化發展?
李楠:數字化和智能化行業本質上是資本密集型行業,需要在基礎設施、研發和人才開發方面進行大量投資,以推動創新和可擴展性。巨大的投資需求給資源有限的地區帶來了挑戰。然而,這些挑戰也蘊藏着機遇。有針對性的投資可以彌合數字鴻溝,使服務欠缺的地區能夠跨越傳統發展階段,參與全球數字經濟。可以通過瞄準高影響力領域來實現上述目標,例如服務欠缺地區的數字基礎設施、醫療保健和教育等基本服務的人工智能驅動解決方案,以及符合全球發展目標的可持續技術。
對發展中國家來說,這些投資可以提高數字包容性,通過在技術驅動的行業創造就業機會來減少貧困,並通過建設適應性經濟來增強抵禦能力。政策制定者需要仔細規劃,以確保監管框架促進公平增長,並需要全球投資界將資本與包容性和可持續的優先事項結合起來。這些利益相關者之間的合作對於減輕機會不平等、技術依賴和環境影響等風險至關重要。
記者:貿發會議近期發佈了最新一期的投資政策報告,歸納了當前全球範圍內投資法律環境的最新特點和未來發展趨勢。您認爲未來的全球投資法律環境會對投資活動帶來怎樣的影響,是否有利於更好促進增長和帶動合作?
李楠:由於經濟放緩、地緣政治緊張以及對可持續發展的日益關注,全球投資環境正在發生深刻變化。通過對全球投資政策和立法的定期監測,我們觀察到各國對待外國直接投資的重大趨勢。
在發達國家,我們看到了雙重趨勢。一方面,各國政府正在加快利用國家援助機制來促進對綠色技術等優先領域的投資。另一方面,它們越來越多地採取措施監管或限制敏感行業的外國投資,旨在解決與外國直接投資相關的潛在國家安全問題。相比之下,發展中國家主要注重吸引和便利外國投資的措施,九成的政策針對投資促進。
對投資便利化的日益關注與全球推動投資環境透明和效率提高相一致。值得注意的進展包括在世貿組織締結了《促進發展的投資便利化協定》以及在區域和雙邊層面通過了類似協定。《2024年世界投資報告》強調了商業便利化和數字政府解決方案在扭轉投資流下降趨勢方面的變革潛力,特別是在發展中經濟體。
總之,不斷變化的全球投資法律格局既帶來了挑戰,也帶來了機遇。雖然一些地區加強監管反映出在日益兩極分化的背景下,人們轉向維護國家利益,但全球簡化業務流程和加強治理的努力有可能促進可持續增長和深化國際合作。平衡和包容性的方法對於確保這些政策推動公平、長期的發展成果至關重要。(經濟日報駐日內瓦記者 樑 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