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民宿後,北京環球度假區旁邊的村子迎來蛻變
新京報訊(記者張璐)5月26日,北京城市副中心舉行“十四五”高質量發展成效系列第二場新聞發佈會,副中心責任規劃師、社區居委會主任、村黨支部書記等發佈人結合他們的自身經歷,分享了“和諧宜居副中心”故事。
北京清華同衡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副中心分院城市設計所副所長、副中心責任規劃師李曉楠說,梨園鎮是副中心第一個花園街區建設試點片區。2023年,清華同衡梨園鎮責師團隊深入調研,參與了梨園鎮花園街區概念規劃、花園大道示範項目。
2025年,梨園鎮雲景東路花園式示範街區竣工並正式亮相,以“梨樹”爲核心打造階梯花園、能量驛站、梨花溪月等多個“老幼友好型”共享空間,針對其中外露的電箱、生硬的圍牆等進行格柵美化、軟景美化;在綠帶補植地被與花喬,同時增加休憩空間、更新健身設施;營造“一樹梨花一溪月”的主題景觀,實現行者有路、坐者有椅、憩者有蔭、賞者有景。“百姓推窗見綠、出門進園的美好願景正在一步一步變爲現實。”他說。
20世紀80年代的地標小區、15分鐘直達西海子公園燃燈塔、百年老字號與市井煙火……中倉社區黨總支書記、居委會主任張娜介紹,中倉社區承載着通州老城的集體記憶,隨着城市副中心建設推進,中倉社區更成爲基層治理創新的熱土。
“最值得一提的是廢棄鍋爐房變身3500平方米家園中心,集養老驛站、托幼空間、醫療站於一體,至今已爲居民服務三年有餘。”她說,如今,家園中心成爲居民“一站式幸福港灣”,老年助餐服務,讓老人們能便捷地品嚐到營養均衡的飯菜;各類青少年探索課堂、興趣活動等,爲孩子們營造了充滿關愛與趣味的社區環境。
“唐大莊村在副中心建設紅利下,踏上了民宿致富路,實現了宜居蛻變。”臺湖鎮唐大莊村黨支部書記趙建民說。唐大莊地處臺湖鎮域的最東部,和張家灣交界,曾因村集體不到10萬元的年收入,被列爲經濟薄弱村。隨着環球度假區開業,村裡憑藉6-7分鐘就能到環球度假區的地理優勢,確定發展民宿經濟。硬件上,村裡積極開展污水管線修補、戶廁提升、景牆改造、街道鋪裝、步道建設。
經過4年的努力,目前村內有意願發展民宿和配套產業的院落達到108座,已簽約98座,正式運營的民宿有87家,可提供客房600餘間,成爲北京市平原地區屈指可數的民宿發展集中村。通過發展民宿旅遊產業,每年每戶平均租金收益從原來的一兩萬元增長到如今的11.2萬元左右。同時,創造民宿管家、保潔、司機等就業崗位130餘個,月平均工資達4000-6000元。村集體年收入超過百萬元,還帶動了房車、露營、夜市等產業發展。經最新統計,2024年全村居民人均收入達到近6萬元,走在了首都農村發展前列。
城市副中心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胡九龍表示,今年是衝刺“十四五”、謀劃“十五五”的關鍵一年。“十五五”期間,城市副中心將更加關注城市功能的完善和城市品質的提升,增強公共服務的便利性和普惠性,以更加綠色的可持續發展更好地滿足人民羣衆的新需求、新期待。
編輯 劉夢婕
校對 陳荻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