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印聯手打造4800公里海陸走廊 抗衡大陸「一帶一路」影響力
法國總統馬克宏(左)與印度總理莫迪昨天參訪馬賽,受印度社羣熱烈歡迎。圖/美聯社
法國總統馬克宏與印度總理莫迪昨天參訪馬賽,受印度社羣熱烈歡迎。兩人宣佈,聯手打造「印度-中東-歐洲經濟走廊」將爲合作優先要務,透過海、陸運輸商品與能源,抗衡中國一帶一路影響力。
莫迪(Narendra Modi)訪法,共同主持甫落幕的巴黎人工智慧行動峰會,昨天他受邀與馬克宏(Emmanuel Macron)前往南法大港馬賽,聯手宣佈打造「印度-中東-歐洲經濟走廊」(Imec),也就是連接印度和歐洲,並行經中東的海路運輸計劃,希望與中國新一帶一路抗衡。
莫迪12日參觀馬賽港達飛航運集團(CMACGM),受到當地印度社羣熱烈歡迎,同時宣佈在馬賽開設新的領事館,不過他向媒體說道:「我們的首要優先,是Imec計劃。」
龐大的「印度-中東-歐洲經濟走廊」最初公開於2023年新德里舉辦的20國集團(G20)峰會上,該計劃希望建設不同於蘇伊士運河的貿易路線,以避免葉門激進團體「青年運動」(Houthis)叛軍的攻擊騷擾。
歐洲媒體「歐洲動態」(EurActiv)分析,這項計劃也是爲了對抗中國影響力。北京不僅透過「一帶一路」,更經由取得希臘彼裡夫斯港(Piraeus)等歐洲戰略港口來推進佈局,該港口主要股東爲中國遠洋海運集團(COSCO)。
Imec預計結合海上和陸地運輸,總長4800公里。貨物將從印度出發,往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或沙烏地阿拉伯航駛;接着換成陸運如鐵路,直到以色列第3大城海法港(Haifa),最後再換海運直達馬賽港。
除貿易貨物運輸,這條新路線也希望能協助能源運送,包括透過天然氣管線以及氫能運輸基礎建設。
許多要角和國家都已正式宣佈參與這項倡議,包括歐盟、美國、阿拉伯聯合大公國與沙烏地阿拉伯。
馬賽作爲Imec規劃的歐洲出入港口,馬克宏和莫迪在此表達共同推進計劃的意願。據法國國際廣播電臺(RFI)報導,馬克宏宣佈,「馬賽可能成爲整個歐洲市場與印度的出入門戶... 我們可能在印度舉辦一場Imec經濟論壇」。
一旁的莫迪野心勃勃表示,「接着,我們可以延伸至越南、緬甸」。而這兩國,都是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新一帶一路的成員國。
兩人在世界第3大海運公司達飛航運集團的參訪具重要意義。達飛航運在印度深耕34年,擁有1萬7000名員工,並運營18個海上工作站。然目前爲止,除了宣言與意向,Imec走廊尚沒有具體的行動進度。
在聯合聲明中,兩位領袖並沒有宣佈投資或雙邊企業的合作案,只表示「將緊密地合作,以共同落實這項倡議」。
自2023年首度公開Imec以來,國際局勢遭遇重大變化。當時美國拜登政府積極支持這項計劃,且中東局勢相對正面。隨後爆發的加薩戰爭顛覆了區域平衡,新任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提出的加薩接管計劃恐只會爲中東增添不確定性,也爲Imec的陸路運輸段打上問號。
11日一場法印經濟論壇上,馬克宏強調,(Imec)是一個絕妙催化劑,並承諾爲必要基礎建設提供投資,好讓走廊計劃儘快完成。馬克宏去年底也已任命歐洲儲能公司Engie前執行長梅斯特雷(GérardMestrallet)出任Imec的法方負責人。梅斯特雷指出,該倡議需約5000億歐元投資。
對印度而言,面對加入中國一帶一路的諸多鄰國,克服地緣政治阻礙的利益顯而易見。法國也一直在尋找獨立於美國和中國的第3條路線,而強化與印度的外交和經濟連結,將佔有法國印太戰略的核心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