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射“無法擊落”的新型導彈,普京傳遞何種信號?
◆11月21日,第聶伯羅市,彈道導彈襲擊造成的損害。
文丨陳祥
編輯丨漆菲
在烏克蘭戰場,俄軍又一款新武器登場,創造了史無前例的軍事行動——烏克蘭第四大城市、有着100萬人口的第聶伯羅,遭到一款神秘導彈的襲擊。俄羅斯事先發出過警告,稱其可能使用一種從未在烏克蘭亮相過的武器,以迴應美英允許烏軍向俄羅斯境內發射遠程導彈之舉。
當地時間11月21日,這枚新型導彈從天而降。它共有6個彈頭,含有36枚彈藥。夜幕中,雲層裡陸續出現6團亮光,隨後像熔化的金屬掉落地面。
◆俄羅斯沃羅涅日地區,能看見飛向第聶伯羅的中程彈道導彈的痕跡。
烏克蘭國家航天局麾下的南方機械製造廠(PA Pivdenmash)是神秘導彈瞄準的目標。它是蘇聯時期的老牌軍工廠,專注於彈道導彈的設計與生產。蘇聯解體後,該工廠依然與俄羅斯保有聯繫,直到2015年2月分道揚鑣。2022年7月和11月,該工廠遭受過兩輪巡航導彈襲擊。
這一次,蘇聯時期的彈道導彈工廠遭到俄羅斯最新彈道導彈的襲擊,歷史開了一個苦澀的玩笑。
由於神秘面紗猶在,導彈的具體型號、性能和實戰表現迄今存有爭議。不過,俄軍用可以搭載核彈頭的戰略導彈發出警告性攻擊,讓烏克蘭在內的西方陣營收到了明確訊號——保不準下一次就裝上核彈頭了。尤其是,俄總統普京近來還批准新版俄羅斯核威懾國家基本政策,降低了使用核武器的門檻。
與此同時,庫爾斯克州每天仍處於激戰狀態。顯然,俄烏雙方都想在美國當選總統特朗普宣誓就職前抓緊一切機會,達到自己的戰場目標。
普京:“俄烏衝突具有全球性質”
襲擊發生後,烏克蘭空軍聲稱,一枚洲際彈道導彈從俄羅斯阿斯特拉罕地區發射,另有7枚巡航導彈伴隨。不少西方官員質疑洲際彈道導彈的說法,認爲只是遠程彈道導彈。所以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發言時做了保留:“今天,這是一枚新型俄羅斯導彈。其速度和高度表明具有洲際彈道能力。”
美國國防部副新聞秘書薩布麗娜·辛格隨後證實,俄羅斯發射了一枚實驗型遠程彈道導彈。她告訴媒體:“發射前不久,美國通過核風險降低渠道得到了預警。”
英國國防大臣約翰·希利則給出相對精確的答案,稱它是一枚RS-26“邊界”洲際彈道導彈或者其他類似的導彈。他指出,RS-26早在2010年代中期便停止開發,目前這款很可能是在它基礎上悄然開發出的成果。
◆RS-26“邊界”洲際彈道導彈。
襲擊發生時,俄羅斯外交部發言人扎哈羅娃正在新聞發佈會上。她接聽了身份不明者的緊急電話,忙亂中忘了關閉身前的話筒。於是,全場清晰聽到,對方指示她不要對彈道導彈襲擊事件發表評論,不過來電裡沒出現“洲際”一詞。
11月21日,普京發表電視講話證實,俄羅斯向烏克蘭一軍事設施發射了一款新型高超音速中程彈道導彈,並警告未來可能會有更多襲擊。
他首先譴責烏克蘭用西方遠程武器打擊俄境內,進而強調此類遠程襲擊不起作用。“不應該抱有對俄羅斯實施戰略性失敗可能性的幻想,也不應該抱有對特別軍事行動區當前局勢的幻想,尤其考慮到西方製造的遠程武器對我國領土發動的襲擊。敵人使用此類武器無法影響特別軍事行動區的作戰行動進程。我們的部隊正沿着整個接觸線成功推進。我們爲自己設定的所有任務都將達成。”
普京說,在拜登政府批准烏克蘭用美國遠程武器打擊俄境內目標後,烏軍於11月19日向俄羅斯發射了六枚陸軍戰術導彈系統(ATACMS)導彈,並在21日向俄軍事目標發射多枚英國提供的“風暴之影”(Storm Shadow)巡航導彈和“海馬斯”(HIMARS)高機動炮兵火箭。“從那一刻開始,由西方挑起的烏克蘭地區衝突已具有全球性質。”
“作爲對美國和英國武器運用的迴應,俄軍對烏克蘭國防工業綜合體設施之一進行了聯合打擊。”他進一步表示,“俄軍還擊手段包括了在實戰條件下測試俄羅斯最新的遠程導彈系統之一。這次使用的是配備非核高超音速技術的彈道導彈,我們的導彈部隊稱之爲‘榛樹’(Oreshnik)。”
普京接着介紹了這款實戰亮相的神秘武器,還說導彈的名字是工程師自己取的。在宗教典籍中,榛樹被認爲是一種象徵神聖智慧的樹,引導人們走上正道。俄《共青團真理報》認爲,這個名字或含有呼籲世界清醒過來的意思。
普京尤其提到,“目前還沒有辦法對抗這種武器。導彈以 10馬赫的速度攻擊目標,即每秒2.5至3公里。世界上現有的防空系統和美國人在歐洲建立的導彈防禦系統,都無法攔截這些導彈。”
◆“榛樹”導彈的相關信息。來源: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這也是一種變相的核力量展示。普京強調,新型中程高超音速導彈“沒有搭載核彈頭”,但“沒有”不意味着“不能”。“如果說北約進一步利用‘代理人戰爭’的方式去威脅俄羅斯本土,‘榛樹’導彈下一次發射瞄準誰,使用什麼類型的彈頭,美國及其盟友就要好好掂量一下了。”
首戰告捷,在11月22日舉行的軍工企業會議上,這款武器被宣告服役並大規模生產。俄戰略導彈部隊總司令謝爾蓋·卡拉卡耶夫 (Sergey Karakaev) 在會上表示,有必要繼續使用它,如此才能不斷提高性能與人員操作水準。普京同意在戰鬥條件下繼續測試該導彈系統,他回覆說:“這就是我們要做的。”
◆普京在最近的講話中指出,俄羅斯擁有“榛樹”導彈系統的庫存,俄羅斯將繼續測試該系統。
同一天,克里姆林宮發言人佩斯科夫表示,在發射“榛樹”導彈之前,俄羅斯已提前通報過美國。美國國防部對此予以證實。佩斯科夫還強調,俄羅斯向烏克蘭發射新研發的高超音速導彈是要警告西方,莫斯科將對他們支持烏克蘭的“魯莽”決定和行動作出迴應。
官方表態以外,不少俄羅斯學者拋出更多意見。
俄羅斯高等經濟大學歐洲與國際綜合研究中心副主任德米特里·蘇斯洛夫(Dmitry Suslov)認爲,如果西方以升級的方式迴應俄羅斯的這些行動,戰爭將會進一步升級。“俄羅斯採用的最新核理論表明,俄羅斯已經準備好在某個階段使用災難性的核武器。”他認爲,這是普京向西方發出的強烈訊號,“未來俄羅斯可能會使用中遠程導彈對付這些國家的軍事目標”。
俄防空部隊博物館館長尤里·克努托夫(Yuri Knutov)直言,這款獨一無二的武器在世上沒有對手。“我們展示的導彈不僅可以襲擊南方機械製造廠,如果英國和法國繼續向俄羅斯升級攻擊,繼續對烏克蘭進行直接干預,該導彈同樣可以襲擊倫敦和巴黎。”
在俄羅斯用新型導彈襲擊了第聶伯羅後,烏克蘭國防部長烏梅羅夫已開始與夥伴國就獲得新的防空系統進行談判。
澤連斯基11月21日晚在社交平臺X發文說,俄羅斯承認使用新型導彈,是朝鮮軍人進入俄羅斯戰場後局勢的又一次升級,這進一步證明俄羅斯對和平不感興趣。他警告說,其他國家也可能成爲俄羅斯的目標,並促請各國領導人對此做出強有力的迴應。
烏克蘭國防部情報總局局長布達諾夫則出面安撫盟友們稱,俄羅斯很可能只生產了兩枚這種導彈,且都是原型彈(意味着沒有定型)。他諷刺說對手已經失去理智,將最後的資源投入到烏克蘭。
◆“榛樹”導彈打擊烏克蘭目標時的場景。
俄遠程彈道導彈死而復生
彈道導彈按照射程做通常性分類:洲際彈道導彈(ICBM)射程超過5500公里,遠程彈道導彈(IRBM)射程爲 3000 至 5500 公里,中程彈道導彈(MRBM)射程爲1000到3000公里,短程彈道導彈(SRBM)射程在1000公里以下,戰術彈道導彈(TBM)射程在300公里以下。
以上分類只是通常而言,國際上沒有一個統一的定義。以我國的軍事術語爲例,將射程在1500到5500公里的導彈界定爲中遠程導彈,5000至8000公里爲遠程導彈。
遠程彈道導彈地位相對尷尬:往上跟洲際彈道導彈比較,低性能的洲際彈道導彈與高性能的遠程彈道導彈之間差別很小,因爲只要減輕彈頭就能增加射程;往下和中程彈道導彈比較,雙方沒有明確的區分,不同國家在分類上經常重疊。目前,中國、印度、以色列、朝鮮和俄羅斯裝備了遠程彈道導彈;美國、巴基斯坦、英國和法國曾經擁有過它。
諸多專業機構認爲,這款新型中程導彈是基於俄羅斯的RS-24“亞爾斯”洲際彈道導彈、RS-26“邊界”洲際彈道導彈發展而來的。簡單來說是把洲際導彈的射程縮短,把相關燃料部分去掉之後,搭載更多載荷,增加它的精確度和高超聲速滑翔器載荷,使得它具備在5500公里之內比較強的突防能力,以及搭載分導彈頭打擊多個目標的能力。
◆RS-26“邊界”洲際彈道導彈的飛行路程。
早在2007年5月,“亞爾斯”在俄北部的普列謝茨克航天發射場進行試射,成功擊中位於堪察加半島東部5500公里外的目標。針對美國在中歐建立導彈防禦盾的計劃,普京聲稱此舉是“對於維持世界戰略平衡的迴應”。
此次襲擊之前,外界一致公認“邊界”的研發工作在2018年就停止了。首先是資金有限,其次,“邊界”若在2019年前投入使用,就違反了《中導條約》。2018年3月,普京在一次叫板美國的談話中提到了“邊界”,不過俄羅斯隨後決定擱置研發,將其從2018年到2027年的國家軍備計劃裡刪除。當時,俄羅斯決定將資源集中用於“先鋒”(Avangard)超高音速武器滑翔飛行器,其最大速度有27馬赫。
俄羅斯想利用“先鋒”突破美國重金打造的導彈防禦系統,其載具原先設想使用“邊界”、“亞爾斯”以及RS-28洲際導彈等。然而,這三款載具的開發都困難重重。最終事實證明,“邊界”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重啓。
1987年底,時任美國總統里根和蘇共中央總書記戈爾巴喬夫在華盛頓簽署了《美利堅合衆國與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關於銷燬中程和中短程導彈之條約》,即《中導條約》,條約在1988年6月1日正式生效。這是美蘇在冷戰中緩和關係的最重大成就之一。
按照條約,兩國禁止擁有射程500到5500公里的陸基彈道導彈、巡航導彈和導彈發射器,但條約不禁止空基或海基導彈。到1991年5月爲止,兩國共銷燬了2692枚導彈,隨後進行了爲期10年的現場覈查。
特朗普上臺後,美方於2019年2月1日宣佈暫停履行該條約,並於同年8月2日正式退出。美國的退約行爲得到大多數北約盟國的支持,理由是俄羅斯多年來一直不遵守該條約。戈爾巴喬夫當時痛心疾首批評特朗普退出條約“不是偉大思想的傑作”,並表示“一場新的軍備競賽已經宣告開始”。
俄羅斯對烏克蘭使用遠程彈道導彈,甚至不排除日後使用洲際彈道導彈,但只裝載常規彈頭,那將是一種非常昂貴的攻擊方式。不過,用牛刀來殺雞的好處是,這種武器足以傳達戰略上的信息。
這些武器在末段達到的速度和角度,加上多彈頭釋放,超出了烏克蘭手上“愛國者”防空導彈的攔截能力。要想在末端攔截這些武器,需要有末端高空區域防禦系統(THAAD,即“薩德”系統) 或是陸基“宙斯盾”防空系統。更有效的,還有陸基中段導彈防禦系統 (GMD)。然而,烏克蘭沒有這些系統,也用不起它們。
烏軍遠程打擊進一步鬆綁?
今年9月底,颶風“海倫妮”橫掃佛羅里達州後一路北上,穿過佐治亞州、南卡羅來納州和北卡羅來納州。颶風帶來的洪災導致北卡羅來納州至少95人喪生。身爲副總統的哈里斯當時參與了災後修復工作。
1991年服役、使用至今的MGM-140 陸軍戰術導彈系統(ATACMS),是美國援助烏克蘭的武器中射程最遠的現代化導彈。導彈的發射載具,是履帶式 M270 多管發射火箭系統(MLRS)和輪式M142 高機動性火炮火箭系統(HIMARS)。
ATACMS的最遠射程可達300公里,但美國起初只提供了早期型號,射程只有165公里。2023年10月,烏軍首次使用ATACMS。最初的戰鬥裡,它攜帶集束彈藥,打擊了克里米亞半島的俄軍機場。
◆備受關注的ATACMS,最近被使用於俄羅斯境內目標。
烏軍想要更遠射程的導彈,拜登政府原本不答應,一是考慮到庫存有限,二是避免進一步激怒俄羅斯。契機來自朝鮮出兵和特朗普勝選,拜登在今年11月17日被曝出同意提供300公里射程的導彈攻擊俄羅斯境內目標,但僅限於庫爾斯克地區。
“拜登決定允許烏克蘭使用美國導彈深入我國,如果發生這種情況,俄羅斯將被迫做出迴應。如何迴應是國防部的問題。有可能使用俄羅斯聯邦從未在烏克蘭領土上使用過的新武器系統。”俄羅斯國家杜馬主席維亞切斯拉夫·沃洛金警告說,“ATACMS 會造成破壞,但不會改變戰場局勢。它只會惡化烏克蘭的命運和未來,最終會摧毀俄美關係。”
僅僅因爲即將離任就放鬆了對 ATACMS 的限制,特朗普的兒子小唐納德·特朗普爲此嘲笑拜登政府太過愚蠢。不過,美國的歐洲盟友表示支持。歐盟委員會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博雷利就表示,烏克蘭在使用西方武器獲取效果上,不僅要擋住弓箭,還要能擊敗弓箭手。
ATACMS 的首戰旗開得勝。11月19日,俄羅斯布良斯克州卡拉切夫鎮(Karachev)附近一個彈藥庫被擊中。這是俄國防部火箭與炮兵總局的倉庫,裡面堆滿了剛從朝鮮運來的炮彈,以及俄自產的制導炸彈與防空導彈。彈藥庫劇烈的二次爆炸,將嚴重影響到庫爾斯克戰場的火力投放。
◆俄羅斯布良斯克州卡拉切夫鎮附近的彈藥庫,近來遭到ATACMS的打擊。
針對拜登在武器政策上的轉向,普京做出強硬迴應。11月19日,普京簽署總統令,批准新版俄羅斯核威懾國家基本政策。根據2020年出臺的上一版政策,俄羅斯可在遭受威脅國家生存的常規攻擊或核武襲擊時使用核武器。新版政策擴大了動用核武器的條件,允許俄羅斯在遭受常規導彈、無人機或其他飛機的大規模攻擊時,考慮實施核打擊。
新政策還表明,任何無核國家在擁核國家參與下對俄羅斯的侵略,都將被視爲對俄羅斯的聯合攻擊。俄羅斯此舉顯然是要對烏克蘭的西方盟友發出強烈警告,讓他們對給烏克蘭提供先進遠程武器的潛在後果三思。
國家安全會議副主席兼統一俄羅斯黨主席梅德韋傑夫做出解釋說:“新的政策意味着,北約向我國發射的導彈可能被視爲北約對俄羅斯的攻擊。俄羅斯可能會使用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報復烏克蘭和北約的關鍵設施,無論它們位於何處。這將意味着第三次世界大戰的爆發。”
英國緊跟美國腳步,放寬武器限制政策。早在今年7月的北約峰會上,英國首相斯塔默當面告知澤連斯基,英國提供的武器可以攻擊俄羅斯境內。他沒有專門提到“風暴之影”巡航導彈,只是說:“導彈是出於防禦目的,但烏克蘭有權決定如何部署導彈以達到防禦目的。”
作爲戰場明星的“風暴之影”由法英兩國共同研製、歐洲導彈集團製造。這種巡航導彈可以從軍艦或戰鬥機上發射,射程250公里至500公里。
◆英法聯合研製的“風暴之影”巡航導彈。
11月20日,烏克蘭被曝首次向俄羅斯境內發射十幾枚“風暴之影”巡航導彈,導彈擊中了庫爾斯克地區的馬裡諾莊園。此地在蘇聯時期是蘇共中央委員會行政部門的療養院,21世紀初成爲總統辦公廳的療養院。此時,它是俄軍在庫爾斯克反攻戰中的指揮所。
俄羅斯常駐維也納國際組織代表米哈伊爾·烏里揚諾夫11月24日警告說,法國和英國將爲支持烏克蘭對俄羅斯境內目標發動襲擊付出代價。
◆庫爾斯克地區的馬裡諾莊園。
排版 / 劉佳祺
普京新型導彈亮相,全球局勢將走向何方?▼